原创 Adam 2025-02-09 12:04 陕西
为什么短短的时间里,有那么浓厚的情感在发生
第一次去黄山NCC是中秋,住了几天,第二次则住了多半个月,参与了一个大会的最后筹备和呈现。
如果我只是听到朋友的描述、看到各种宣传和复盘,可能就像对瓦猫之夏的印象一样,没有具体的冲击和感知。甚至,我的批判性一面会明显占据上风。但经历下来之后,一种奇特的爱冲垮了一切。
这种爱,让我在事后,也不能完全对齐到所熟识的个体身上,或者所谓“理想主义”、“社群”等等这样的概念之中,它完全无法复现,而且由于它的力量,使我拒绝承认这之后看起来相似的人和相似的群体身上所发现的情感。它们都变得单薄和可疑起来。而无论谁问起黄山NCC的许多情况,我都无一例外地大加赞赏,但又根本说不清楚,是什么让我对它如此毫无保留。
在黄山NCC的夜晚
这种盲目的激情,我曾经在北京706体验过,跟很多人彻夜聊到早上,无所顾忌地穿行和交谈。但我当时似乎并不珍惜那里的时间,也有很多错节横生的想法,比如完全看不上706的做事方法,心灵、头脑和当下的时间并不完全吻合。多年后回想,确实有些后悔,没有更坦然地、享受地面对当时的706和自己。
在大理706或初生的大理NCC,我依然没有将当下和心灵对齐,总在一种错位的、有破坏性的、患得患失的状态,只能把自己贴在最熟悉的那些人旁边,永恒游荡。但在黄山,我好像终于对齐一些东西,没有被自己的破坏性毁掉,机缘巧合之下更爱着别人,而不是自己。
第一次去黄山时,正好赶上黟县县长慰问中秋,整个场面异常有趣。
一边是西装革履的县长和低头记录的下属,一边除了盛装接待的大曹热情交流外,其它人趿拉着拖鞋,躲在电脑后面偷听,像极了小孩听大人/老师讲话。县长留下了慰问的月饼和水果,以及一地寂静后离去。他刚带着人从玻璃门出去,一堆人爆发出欢呼冲向月饼。这种真诚和可爱瞬间击中了我,让我回到高中或者大学时代,充满人的简单和热情。
给当时的月饼留下纪念
我在其它的小群体和社区中,没有感受过同样的能量。经常,在貌似的简单和快乐之上,总笼罩着一种“酷”、“疏离”、“打量”、“沉默”、“创伤”的感觉,或者只是编织在语言的迷雾和高妙之中自我沉溺。
而在黄山的短短几天中,我很难有这种感受,一切都很直接而坦率。
我不太擅长融入,保持着一个i人的礼貌距离,而大曹很忙,只能施展社群式照顾。但我依然抓住她,跟我深聊了这里的情况。从咖啡馆二楼到泳池,大量新鲜的关于塑造一个新世界的信息涌入我的脑海。我为她感到振奋,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恰好是将断裂的两个世界 - 疲惫又脱离的青年人和黔驴技穷的城乡社会联系在一起。我幸运地变成了一个目击者。她可以走到创造者的这一步,令我感到十分欣喜以及意外。
我喜欢流连在许多文化机构和社区,除了商业要素之外,它们大多在塑造一种独有文化,在大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围墙,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这已经非常不容易)。大曹所做的事情有趣的地方在于,她做的是桥接,是接纳,是融合,而不是向上索求。也就是说,她活跃的平面更贴近现实的平面,这与实现的方式是否现实无关,而是人的心识、动力与大众的关系是否和谐。
临走的前一天,我莫名其妙地跟阿瑞、未晚和蛋黄聊星盘聊到了天亮,突然爆发出了强烈的助人情结(保持着不爹的分寸)。我那时感觉年轻人都是如此地可爱,挣扎在自己的境况里,如此地爱着生活并被生活所背叛。这样形容起来感觉很奇怪,但我能与他们的相遇中寻找到独特的安慰,一种鲜活的安心。
在这点上,我有点相信自己可能有点契诃夫的残色,爱着人类,于是盘算着,怎么能让自己更贴近“人味”,更好地与人相处。于是在11月初的数字游民大会前夕,断然前往黄山。这个时候的社群,住进了更多的人,大部分人都忙于筹备即将开始的第二届数字游民大会。当我正在Coffeebene的窗下写着一个新的构思时,大曹抓住了我,并且立即转化成了大会的一个劳动力。随后我一直干不同的活直到大会结束。
早上,我躲在黑多白少的餐厅享用一套20元的早餐后,奋笔疾书一上午,推进一个人性迷离的故事;中午,回到大厅等待集体用餐的召唤;下午休息一下,干一些活(写文案或者策划之类的);晚上看有什么活动或者继续干活;更晚的时候,在大厅里跟人聊天聊到夜深崩溃为止。这一套组合拳彻底榨干了我的身体,一会感觉虚弱地快要过去了,一会感觉亢奋地不能自已。我时常觉得,这次结束以后,肝脏可能要出大问题,躺尸也躺不回来,但马上又忍不住大爆肝,原地膨胀。
大会前夕在地工作人员一起开会
我的活计都跟INTJ的周莫有关,于是体会到了多年之后重返职场的错觉。但我的一个新发现是,我在某方面比周莫还要TJ,或者说严格。在这些必须“抵达”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是多么专横、细节、吹毛求疵、不可通融,还乐此不疲,并且再次验证了自己没法当一个老板,因为我马上会为自己的专横感到愧疚,也没法当一个下属,因为我在安排得过分妥当之际,不想解释、顾及太多。
整个大会在我看来就是三个女人(大曹、周莫、大贲儿)和负责后勤的未晚、负责线上的大辉搭起来的一场大戏,眼泪、疯狂、专注、迷情、奉献、热闹、温馨、愿望、担忧等等交织其中,时代的判官载歌载舞。所有人应该感觉到自己加入了一场真人版的剧场,而不是一个现实的事件,一个有野心的计划。这里既没有什么钱(收入),也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望,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灯火通明,像水一样吸收着年轻的欲望、快乐、成长....
我在夜晚写下对这种快乐臣服的感觉:
我需要
一个身体
一些耳语
一株柠檬草
黟川河慢涨
两岸肥美的灌溉
鱼的肚皮镌刻梦纹
白花花的
黏腻的肉流在地上
水漫过眼睛、淹了耳朵、旋转过一个小孔
而醒来
一切光洁如瓷
闪闪发亮
白鸽扑在胸前
———
如果可以跪下就
沉得更深一点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大会格外成功,浩浩荡荡的近千名参会者似乎不是来出差,只是来参加“派对”而已,视野上的派对,同温层的派对,有趣人群的派对,对话的派对,爽谈的派对,精神上的派对。
到了深夜,真正的派对也冒了出来。在第一天的夜里,人们自动地聚集,分享,打鼓,唱歌,狂舞,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在另一些空间,还有人在翻着塔罗牌,玩着狼人杀和MBTI人格游戏。这早已超出了大会的边界,是人的心灵和愿望在溢出。我们多么需要这些毫无边界的快乐和爱,只做好玩的事情,直到天亮。
大辉和周莫像两只疲惫但矍铄的狼坐在塔楼上,俯视着下面的一切。
在那两天里,我也惊异于朋友们的成长。忽然看到朋友们能做到这样一件事,经受着考验、不安,有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自己应该是目击到一些关键性时刻,这对我而言也十分重要。(写到这里,我立即可以感受到一份能量。)
还有另一份能量。
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三周多),我慢慢“抓”住了许多人,有过很多个心灵柔软的时刻。人的心上应该是有一个空气钩子,会抓住很多人,有的人撞上了,就留下了痕迹。
在白日的世界里,大约彼此都是不知情的,可缘分已经在记忆中确定下来,每次想起来,都只能想起来,写下来,而不可宣之于口。如果要在此时一一记述下来,应该有点太过煽情了,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样,不应该那么快地去复制它们。我此时想写的是,为什么在那么短短的时间里,有那么浓厚的情感在发生。
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应该是在大会最后一天的深夜,大曹意外地还在小杰的咖啡馆里,我应该和未晚坐在一起,阿瑞在等着闭店。
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疲惫的极限(但是另一个清醒的自我还在观察着),柔软得像一个肉球(其实在当时的照片里也是这样),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融化了。如果这时有人欺负大曹(某人正在试图发起高强度思考的讨论并被我视为一种操劳),或者未晚需要帮助,我就用水波杀死对方。我简直是在破溃的边缘,一只肉蟹正准备无所顾忌地从壳里爬出来。那可能就是我最接近某个真实的时刻,像一个球一样团缩起来,滚起来,杀出去。随后,大家决定闭店,阿瑞打扫了一下卫生,一切都落幕了。
黄山NCC的咖啡馆藏着很多故事
还有很多个画面,互相打着补丁。我不断地在每个人身上找到美好的东西,缀满了时间的长袍。
有一个画面,是在湖心亭上,黑暗中。我坐在了离奇和野人旁边,还有一个学主持的姑娘。野人的问题开炮,语言清亮又逼人,我高兴地左右搏击。大姚跟我相约聊天,因为没找到我,也找到了湖心亭,结果和野人发生了小小的冲撞。我录下了一切,有最漂亮的真实在那些对话里面。
而前夜的湖心亭里,却是另一些人,Kate和栗子,普罗托邦的各种印刷品,众人谈着Kate的理想,如何做一个准创造者的社群和网络,支持这些人。
还有一个画面,是在银鸥白发社区的一间大厅,几位来自银鸥的阿姨、老阿姨,和我、小广、塞纳和吴阳,在Mike的带领下玩财富流游戏。这个复杂游戏本身确实令人震撼,它展示了人生如戏的物理内涵。
但更令我感到震动的是,小广自然而然面对世界的友善态度。他用游戏中的行动展示了一种对我(普遍大陆人)很陌生也很动人的合作状态,一种面对竞争也好,危机也好,积极争取共赢的气质。我用气质一词,就说明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想法”,而是人本身的一部分。
在我所熟悉的生活里,有热情(来自父辈),有竞争(如何计划、谋算),有逃避(失望、远离、恨意),却很少有这种明亮且柔软的态度。
还有很多画面,许许多多的人,大松、扁扁、阳阳、顾德、66、Linda、宇航、Maple....
在这些画面里,我有幸“看到”他们,并且总是让我意外。我们有时候对他人感到不耐烦,要么因为他们是陌生的,要么因为他们太可预测。我们根本没有空闲,去塑造一个新鲜又有冲突的时空,放置他人与我们的相遇。世界就在一轮又一轮的消耗中变得无聊,“我”变得无话可说,无梦可梦,无爱可做。
我记得在最后那次篝火旁,跟十笔说,你是我最羡慕的那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像是一句长长的叹息,对很多年前的自己的一个安慰,一句莫名的出神的坦白。我希望自己永远活在这句话的氛围里面,在一种裸露的真实中看到线头,抓住这些作为人很重要的情绪和感受,更好地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黄山NCC是这样一个浓缩的空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激情的偶发事件,它开发了一种崭新的境况,让我看见别人是什么样的,也让我舒展开自己,像欧姬芙的花,在半信半疑间爱上了一切。
离开这里之后,我感到慢慢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自己,冬天里的一只刺猬,或者照大曹的话说,很窄的一个人。爱会消散,人和人之间难以维持,最好变得含蓄。但我既然写这么多,就是希望自己不可逆转地向内坍缩的同时,能够总是有第二条线索,跟上“大”爱的步伐,学习如何继续爱着一切。
撰文|Adam
编辑|大曹
图片|NCCer
排版|泡泡
申请入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