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刚 04月09日 18:05
人生周报v012:幽默公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涵盖诸多内容,如发现反常识、发展设计教育职能、提升行动力、喜剧方法论、对AI的思考、人的价值、知识流动、自我反思、投资思维及不同职位的工作特点等

🎯记录意外事件以发现反常识

🎨探讨设计教育职能的发展

💪强调帮人提高行动力的重要性

🤣讲述喜剧的方法论及相关思考

🤖对AI时代人的存在与价值的探讨

原创 李继刚 2025-02-22 16:58 北京

我思故我在,它也在思呢?

输入

如何发现“反常识”?记录突然、意外、没想到的事件。

即刻 @ChatV

人性真相,识别 pua: 爱你的人会托举你,鼓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爱你的人才想改造你,成为对他们有用的部分。 但凡有人让你改,不是为你好,恰恰是为他们自己好。

即刻 @自由的大鱼

去找做了十一年工作室的设计前辈聊了一下午,聊到怎么发展设计的教育职能,对方提供的绝佳视角是:可视化学习路径中的享受位置✨

即刻 @AL3

现实世界是想法的 3D 打印机。

即刻 @Odysseys.eth

一篇好文章 = 一个好问题 + 一连串好追问

好问题带来好选题、好标题 好追问诞生好逻辑、好段落

——用“DeepClaude+Perplexity”尝试写作有感

即刻 @AI 异类弗兰克

每天阅读做产品/商业的微信文章、X、短视频会使得推出的项目/产品行动更少

特别人是在没有 deadline + 有退路的情况下

会开启一种“我正在 Research”的爽感。这种爽感会刺激进行 overthink

overthink 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激发一下 build

还没等到 build 出现真实反馈,就又带着刚出现的体感进行 overthink

即刻 @季森Jason.

帮人提高行动力,就会获得影响力。

即刻 @陈述句

要是你能做到用口语写作,你就能超过 95%的作者。

保罗 格雷厄姆

去年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是一个 overfit 的 model。

即刻 @徐文浩

本周推荐脱口秀演员 王梓晗 写的《单口喜剧进阶指南》。之前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经常听演员说互相之间改稿,当时就好奇他们改稿是否有什么方法论,这本书就把这个改稿方法论给讲出来了。

什么是喜剧,我看到笑的不行,你觉得并不好笑,这事好像是个主观评价的事,有办法可以公式化的表达吗?有办法可以「改进」别人写的「段子」幽默程度吗?这书都给了一定的答案。

卡普兰在《喜剧这回事》中给出的喜剧公式就是:

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遇到数不清的障碍,但从不放弃希望。

读完这本书,回看「脱口秀大会」,发现很多让我笑出声的表演,都契合这书里讲的方法论,值得一读,毕竟,谁不喜欢幽默呢?


输出

人,要有立场。

纵观历史,想要迎合所有人的人,会被所有人鄙弃。

只有亮明自己的坚定立场,才能吸引同道中人,凝结成核,于世间站立。

墙头草,两面派,与所有人融洽,它的「魂」没立住,何谈尊重?

在面对远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事物时,人会本能地产生敬畏。

这种敬畏感就像远古时期人类面对浩瀚星空或汹涌海洋时的心理反应 —— 既充满好奇,又带着畏惧,既仰慕又怯步,既想靠近又本能地保持距离。

在 AI 面前,许多人不自觉地进入了这种原始的心理状态。

如何与那些超越我们当前认知水平的存在建立真实的连接?这种连接的建立,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认知上的范式转换。真正的成长不是通过仰望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互动。这里的“平等”,不是能力或知识的对等,而是存在位格的对等。

在 AI 时代,“敢”可能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 敢于承认不懂,敢于暴露无知,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敢于犯错。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储备量,而在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对意义的探索,在于人性本质的舒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过程。

知识的流动始终面临两大阻力:一是记录与保存的困难,二是传播与分享的壁垒。

书籍的发明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开源模式则打破了第二个壁垒。

开源者坚信:知识应该自由流动。知识在分享中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当一个想法被分享时,它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升和完善。

我总喜欢把「反思」的枪口对准自己,每天崩上几枪。

每一次反思都像一次自我枪决,举起枪,瞄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 但奇怪的是,每次处决之后,不是倒下,而是获得了某种扭曲的生命力,进入了一种自虐般的思维循环。

我好像无法接受表象的自己,总觉得在表层之下必然藏着更真实的自我。但每深入一层,就会发现更深的层次。曾经有阵子滑入了虚无主义的深坑。

所以,每天对着自己开几枪,与其说是自我完善,不如说是通过这种自我伤害,来确认自己的清醒和存在。

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却又必须在这种不和解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修炼投资思维:

把自己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当做投资。

deepseek 已完成从名词到动词的跨越。

〝这个问题,你去 ds 一下。〞

「我思,故我在」。

当「思」被人类外包给 AI 之后,「我」还在吗?

会变成「我被算出来,故我在」吗?

流水帐笔记:

本周/今天 我做了 x,y,z。

弧光笔记:

本周/今天 我做了 x,之前我的认知是 a,结果翻车了,经过排查思考,最终发现原来认知应是 b。

监管做的是「判断题」。

老板做的是「选择题」。

总监做的是「问答题」。

员工做的是「填空题」。

笔记应有两层:

第一层,记录你的「思想」。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路,实践过程中踩了什么坑,有什么心得?

第二层,记录你对「思想」的「反思」。

你为什么想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想到的是这个解决方案而不是其它?当时哪个想法导致你踩进了那个坑?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反常识 设计教育 行动力 AI 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