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3-11 08:59 上海
纳指暴跌4%,标普大跌2.7%;相比最高点,今年纳指跌了13.68%,标普跌了8.67%;
纳指17500点时,我第一次动用了现金储备开始第一笔买入,后续出现17000、17100、16800和16500的节点我还会买,用金字塔加仓法。
对我来说,抄底才刚开始…现金储备刚用了不到8%,慢慢买。
很多个股都开始跌出黄金坑位,23年的8-10月份跌幅都没这么大,这次是我印象中两年半来最大的跌幅。
生物医药板块,默沙东和强生均微涨0.61%,联合健康跌2.27%,礼来跌4.58%,诺和诺德拉了个大的,暴跌9.43%;
礼来我挺馋的,但高于720美元我不会考虑加仓;诺和诺德最近半年时不时窜稀,有妖股的潜质,高于700不考虑加仓。
消费板块,宝洁微涨,麦当劳跌1.26%,Costco跌3.1%,沃尔玛跌4.25%;
之前逢高减仓,降低成本,或将账面浮盈落袋为安一部分,有些人看不明白,总觉得我这样会少赚。
这一轮下跌,慢慢就能体会负成本的做法有多好,人还是要多经历。
上涨时,就逢高减仓,降低成本,撑大空间,做负成本;下跌时,到达预期就用金字塔加仓法,逐步买入,层层阻击,摊低成本,再配合做T,将成本控制在低位。
科技板块,特斯拉下跌15.43%,收盘价222.15美元。
特斯拉是川普行情的受益股,如果去追高,会非常难受和被动,我最近一年很多次说过它很妖,多次打爆多头和空头,也一直觉得它太贵,压根不值那个价。
预计还会继续下跌,往下到200-211这个区间才有些支撑。
我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特斯拉都是负成本,高于180-200的特斯拉,没考虑加仓;而两个新账户目前只有80股特斯拉,还嫌多,211以内,才考虑正常加仓买入。
英伟达下跌5%,收盘价106.98美元。英伟达还在105-110这个区间,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击穿105,会迅速往90-95的区位去。我设置的100.39加仓没变,防守价位节点93也做了重点设置。
博通跌了5.39%,收盘价184.45美元;AMD跌了3.67%,收盘价96.63美元。这两个都是备胎,博通成本182,AMD在90的节点如果能顺利加仓,成本会120以内。
Meta跌了4.42%,收盘价597.99美元。还好在720-735逢高减仓,而且坚持不追高,坚守586左右才加仓,一直没变,不然我现在就会非常被动,但如今一点压力也没有。
Meta这次下跌,把今年的涨幅跌没了,这一轮下跌,导致我的美股总投资收益率也从14%+跌到8%,这里没算做空大饼的收益。
坚持投资纪律很重要,随意变更,会导致自己很被动,不追高是基础纪律。
苹果下跌4.85%,收盘价227.48美元。总算跌下来了点,之前一直不跌,我新账户想加仓都没机会,希望有220以内的加仓节点,213能顺利捞到我就很知足了。
谷歌下跌4.41%,收盘价167.81美元。跌得中规中矩,再跌点,更有性价比,我四个账户都会再捡点进来。
台积电跌3.64%,收盘价170.65美元。出现160及以内的价格,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以及两个新账户会果断捡。
微软跌3.34%,收盘价380.16美元。我两个新账户买了点进来:
新账户同样买进来的,还有亚马逊(跌2.36%,收盘价194.5)和QQQ(跌3.88%,收盘价472.73):
这一轮下跌,我在2月3日及之后的更新,多次提到大盘会有约20%的下跌。
如今,可以回顾一下我最近半年持续在做的操作:
一是逢高减仓,降低成本,撑大空间,或将账面浮盈落袋为安一部分,让自己尽可能不陷入被动境地,后续出现加仓机会才能敢果断加仓;
二是大量现金储备,现金储备和持有的股票总额比例约1:1,并坚守投资纪律不追高,等下跌加仓才动用;
三是做好资金调配,耐心等待,规划好宽基指数和具体个股的加仓节点,出现加仓机会就下手;
四是配置好对冲产品和依托,多元化。增配了几个大额保单(港险,具体产品就不写了),短期美债和长期美债(直接购买以及对应的TLT和BIL),这样现金流及未来现金流就会构筑起来。
短债基本上3个月期的,这个月就会到期,现金储备又会新增一笔,BIL这类可以随时变现;长债和TLT更多是像强生这类高股息个股的作用,吃派息分红;港险这类,是着眼于未来的规划和现金流、资金池。
每一步都很重要,它们让我做事得心应手,坦然面对下跌而丝毫没有情绪波动。
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就是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走一步往前看三五步,提前布局,从而让自己尽可能处于有选择的境地。
这点很多老读者都习惯了我的风格和特点,新读者不太懂就翻翻看历史文章,多看少说,不然我这个人不太好相处。
… …
昨天开始,美股开盘时间进入夏令时,提前到了晚上九点半。
我盘前看了一下,跟三个娃说接下去预计会有一波大跌,开盘后果然。
12号还有CPI数据,看看美股14-17号能不能企稳,不能的话就再往后,继续震荡下跌。
经常有读者问,有没有什么书推荐,我其实很不喜欢推荐书,因为有些读者总给我一种感觉,觉得看了一本书就能掌握一门技能。
我曾跟三个娃说过的是:
读书重要,但实践和总结更重要。有些东西是书本上没有或不会明着写给你的,不要总觉得书上什么都有,刻舟求剑最不可取。
要将“读书=吸收知识”这种错误的思想,变成“读书=吸收知识→知识具象化→落地实践化”的行为和过程。
在这个行为和过程中,每个人的完成时间都是不同的:
有一朝顿悟从而改变人生的,也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初见成效的。而时间的长短,又会取决于两个离不开的前提:自我认知和执行力度。
自我认知,是一种每个人独有的特质,它可以靠外界的帮助和引导去提升和完善,但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当今社会属性真正的理解。
做投资,要走正道,投资就投自己的价值观,觉得有价值的股票,才买。
一个人发自内心信奉的东西,哪怕跌了,照常买入这种动作做起来是不会有牺牲感的,应该是非常流畅没有多余动作的,言行一致且专注。
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专注,专注于某一件事。纯粹而利落,这就是千钧之力。
自律不是6点起床,7点准时学习,而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你也会坚持去做,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是一种自我的恒心。
培养孩子,和投资没什么不同,日复一日,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耐心,就是我的三观在这世上的映射。
当然,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我生命的延续,而不是生活的延续。希望他们长大后,也能有和生活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困难掰手腕的勇气……
这算是我这老父亲的一点期待吧,哈哈。至于未来,很多该做的,我都已经提前给他们做好了。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