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4月09日 17:56
对等关税这道坑里,埋的到底是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对等关税”带来的全球股指下跌,中国制造业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出海韧性。小米、蔚来、理想、海尔等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模式创新与本土化。关税冲击反而倒逼中国企业升级策略,从性价比优势转向硬实力竞争,拓展多元化市场,并深耕本土供应链。文章指出,中国资产有望在市场恐慌情绪释放后迎来重估机遇。

🚀 面对关税压力,中国企业并未停下出海脚步,反而加速全球化布局。小米、蔚来等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战略纵深。

💡 中国企业正积极升级出海策略,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技术、场景与生态的全面发展,建立核心竞争优势,例如大疆的技术壁垒与多元化应用。

🌍 中国企业正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海尔智家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关税冲击加速全球科技格局洗牌,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突破技术封锁,构建自主生态。华为昇腾芯片、百度昆仑芯等正在挑战英伟达的领先地位。

文 | 港股研究社

近期,“对等关税”开始生效,带来全球主要股指集体暴跌。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

当全球目光聚集在这场风暴,处于暴风眼的中国企业处境并不像资本市场表现得那么“愁云惨淡”。相反,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并没有被打断。最近财报季内,小米、蔚来、理想、海尔等一众制造业企业公布了2025年积极的出海计划。

在阵痛与应变中,中国制造的出海韧性正展现出超预期的战略纵深,关税有望成为倒逼国内企业出海“模式-场景-生态”创新的催化剂。

也许,市场正在见证,新的全球商业格局与中国资产爆发。

误伤“友军”的对等关税?

“关税大棒”下,最先陷入兵荒马乱的,似乎是美国的企业们。

回顾历史,美国上一次滥施关税还是1930年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包括汽车业,也因此被重创。

这轮施压和威胁,首先也冲击了美国跨国巨头们。对此,根据央视网报道,美媒指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商品,美国很难找到替代来源;相反,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商品,中国能更轻松地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

比如,家电类商品。美国有大量家庭购买海尔、海信等中国品牌的家电产品,美国本土家电产能不足,短期内难以补足需求。因此,在Temu、Shein上,很多商品比如家电的价格都有小幅上涨,如果关税继续增加,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

中国主要家电品类输美关税(图源:怡森咨询)

具体到企业身上,作为美股“七姐妹”之一的苹果公司成为最大“倒霉蛋”。苹果几乎所有生产地都被纳入高关税打击范围。据估算,由于2.2亿部iPhone没有一部是美国制造,几乎所有的iPhone都是进口货,美国市场上iPhone 16系列手机价格将上涨43%。

电子产品是中美之间最大贸易商品之一,美国相关企业对我国产业链依赖程度还是非常高。苹果产能乔布斯在2011年就曾经肯定地说过,“那些工作岗位不会再回来(美国)了”。

此外,新能源汽车必然也是“重创区”。4月7日,原本的“盟友”马斯克直接发出了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

关税政策本意“战略威胁”其他经济体,但从家电、消费电子到汽车领域,从苹果到特斯拉,美国消费者可能才是买单者。

当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果说加税政策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毫无影响,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这轮冲击也加速了中国企业出海策略的升级。

中国制造重新定义全球化

在家电、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关税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实际冲击可能远低于预期。

一个简单的例子,相比苹果的涨价危机,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果链龙头企业近期都表现更加淡定,强调本轮关税影响有限,并指出“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这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供给中枢地位的结构性优势,绝非短期政策调整能够撼动。

更为重要的是,受关税冲击,可以预见的外贸新格局下,中国企业还在加码三大策略突围。

一是依托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底盘优势,核心竞争力从性价比优势转向硬实力优势。

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迈向“创新策源地”。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高效要素集聚,不仅孕育出强劲的内需动能,更持续推动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比如,大疆以5000+专利构建技术壁垒,业务从消费级无人机拓展至农业、电力等多元场景,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据开源证券数据,大疆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达85%。

大疆的全球化路径,揭示了中国企业不再局限于产品输出,而是向技术、场景与生态转变,建立核心优势。

二是开拓欧洲、日韩市场以及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走出多元化的出海路径。

美国市场很重要,但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正加速多元化。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而CPTPP、东盟等新兴市场正成为新增长点。

比如,造车新势力都在加紧布局新兴市场。去年,蔚来建立中东北非团队。今年,理想以“纯电豪华”的形象进军中东、拉美、亚太市场,沿着“一带一路”建设了三个海外直营服务中心。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出海受限时间还在培育期,那么消费电子与家电等传统领域已经迭代至出海策略的“Plus”版。小米从印度折戟以来,仍在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并且加速了新零售的“模式出海”:在韩国试水电商,在日本连开直营店,在东南亚推进大家电零售。

对等关税下,中国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寻找新市场,而因地制宜的模式,展现出企业从单一出口向“产品+模式”双输出的升级路径,在全球市场构建起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通过深耕本土实现“真出海”。

除了场景与模式的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出海的另一个关键动力是本土化,这也是出海企业未来的核心策略。

在这轮关税冲击下,海外本土化供应链的优势一览无余。比如海尔智家对美业务70%的产能由美国本土供应,只有少部分来自墨西哥和国内的产能会受到关税影响。

更关键的是,海尔通过“研发本土化”持续深耕海外市场——自2000年在欧洲设立首个研发中心以来,其海外研发网络不断扩张,推动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50%。

目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上了这条“研发+生产”本土化的道路。作为出海后起之秀,理想汽车2025年在慕尼黑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小鹏汽车也在加速组建国际化团队,建立海外研发基地。

总之,国内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制造产业链都在积极应对,“对等关税”难阻中国企业出海势头。

历史经验表明,关税壁垒只能制造时间差而非护城河,当中国制造完成从“成本驱动”向“技术+模式+本土化”的进化,任何贸易壁垒终将演变为产业升级的磨刀石。

新全球化下,逆转中美科技叙事

这场关税冲击,正在加速改写全球科技格局。

之所以说“加速”,是因为中国科技的崛起早已起势。

在全球市场,中国科技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甚至不少欧洲企业倒反天罡地干起了“贴牌”中国产品的活。比如,西班牙公司Invelon“贴牌”销售宇树机器人。

因此,长远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可能是中美科技叙事转变的一个拐点。其影响导致的中美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逆转,可能会加速科技领域的洗牌。

正值美国科技公司大举扩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之际,科技股遭受关税重创,势必会拖累其AI产业布局。

比如,甲骨文、软银和OpenAI合资成立的5000亿美元规模的“星际之门”项目,数据中心相关设备进口额达到约2000亿美元,基本来自关税政策影响的中国、墨西哥等市场。有分析师预计,关税可能迫使科技公司削减AI的相关支出,从而进一步挑战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然,由于依赖英伟达等公司的进口芯片,国内 AI 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受到影响,但是中国AI产业正加速突破技术封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比如华为昇腾910芯片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

更为关键的是,头部企业正构建“中国版CUDA生态”。百度昆仑芯支撑文心大模型70%推理任务,阿里巴巴含光800已在电商推荐系统规模化部署,全球AI算力版图正在重塑。

尽管目前英伟达的优势还是比较大,“新加坡”还是采购了大量英伟达产品,但国内企业寻找“平替”方案的决心和能力毋庸置疑。

以点窥面,中国坚决的关税反制,会推动部分高端制造领域国产替代,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内产业链竞争力,为当前相对薄弱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乃至对外输出埋下伏笔。

站在全球资产剧烈波动的当下看,关税冲击正在成为中国资产的“压测仪”。当市场恐慌情绪释放,多家机构共识已然形成,重估中国资产的时机已至。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关税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对冲,基本面有望保持稳定,中国股票市场也将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凭借市场韧性,利空出尽后,中国资产有望凭借价值安全边际与增长高确定性,迎来系统性重估机遇,核心资产的配置吸引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最后引用一句话,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关税 中国制造 出海 科技 资产重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