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K 04月09日
外资交易台 |资金继续扩散 + Manus (3月7 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资金流向及市场表现,包括科技股购买行为的扩散等,还分析了AI智能体对软件行业的影响及相关问题。

💻资金流向方面,科技股购买行为扩散到其他领域,如运动服饰等

📈市场表现上,香港股市受贸易数据影响出现逆转,南向资金受关注

🤖AI智能体对软件行业影响的三种情景及相关挑战被探讨

原创 180k 2025-03-07 19:36 福建


A streamlined info flow

周五,简单几点观察 + 一些交易台评论

关于资金流

1/ 从资金流向来看,板块的购买行为始于对科技股的持续买入,尤其是全球LOs也加入了这一买入行列(原文用的是“notably Global LOs join the buying);此前科技/互联网板块的买入主要由美国LOs投资者推动(180K:划重点;资金来源继续扩散

Flow wise the pad started with buying in Tech continuing and notably Global LOs joining into this buying (previously Tech/Internet buying has been fueled by US LOs primarily).

2/ 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文用的是“most interesting"),这种科技股的买入行为已分散到其他主题领域,如运动服饰、饮料和房地产。(180K:这个昨天已经观察到了;也是积极的一面)

What’s been the most interesting is, the dispersion of this Tech buying into other thematic such as Sportswear, Beverages, Property.

3/ 剔除科技股的资金流向,本周对饮料、运动服饰和房地产的买入行为在板块中尤为突出,并且今天仍在继续。

Stripping out the Tech flows, buying in beverages, sportswear and property have all been topical on pad this week and that continued today.

4/ 此外,对冲基金(HFs)的做空行为也变得更加明显——在上午交易数据不及预期后,硬科技、饮料和金融板块的空头头寸有所增加

Some shorting from HFs also took more pronounced shape - shorts added in Hard tech, Beverages, Financials soon after the trade data miss in the PM.

一些整体的交易观察;

1/ 香港股市在早盘大部分时间呈现上涨趋势后出现逆转,原因是贸易数据不及预期(进口数据),抑制了市场对制造业和AI的狂热情绪。(180K:这里我看法不太一样;因为临近周末 + 美国那边出数据,某种程度上是有避险+获利需求的;在 Trump 时段,每个交易日都可以有几个新闻头条,何况周末...进口数据对于叙事主线其实影响不大..)

HK shares saw a reversal after trending upwards for most of AM session as trade data miss cooled down the MANUS/AI frenzy.

2/ 恒生指数(HSI)一度短暂逼近24500点,随后回落并收低。这一走势与美国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投资者对各自市场的情绪差异。

HSI made a rather short trip to near 24500 and them simmered to settle lower.Move here was divergent to start Vs the US weakness, testament to investor sentiment about the respective markets.

180K: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一点点了;以前要捕捉中美市场的温差,从两地上市的 ADR 中就能看出来。前两年就算阿里偶尔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也会很快被美股时段的 ADR交易抹掉;现在有了南水的参与,某种程度上,确实拿到了定价权。这几天的交易情况也算颇为明显

BofA在这里有个总结挺好的

自BABA于1月20日公布财报以来,其美国ADR在大多数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本地股价,表明亚洲以外地区需求不足周三美股市场的大幅上涨(涨幅超过5%)为亚洲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信心,表明这不仅仅是南向资金的现象

FOREIGN FOMO and the SIGNALLING POWER OF FLOWS. Since BABA earnings on Jan 20th, the ADR had closed at a discount vs. the local line on most days, indicating a lack of demand outside of Asia.Wednesday’s large overnight rally (>5%) gave Asian investors some reassurance that this is not just a Southbound phenomenon.

3/ 早盘后不久,随着贸易数据公布,最引人注目的是进口数据不及预期(表明关税产生了影响)。科技股是此次逆转的主要推动力,恒生科技指数(HSTECH)下跌0.8%,盘中一度上涨,但随后大幅回落。成交量依然强劲,接近4000亿港元大关,而南向资金(SB)支持再次加速,今日净买入15亿美元

Tech was the main driver of this reversal as HSTECH -0.8% which was a leg above water at one point, dipped to settle way lower. T/o remained robust, just short of the $400bn HKD mark and SB support picked momentum again with US$1.5bn net bought today.

180K:以前的风向标是外资,现在每家交易台点评的时候,必定点评南下资金。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4/ 香港的“非传统”交易者重新活跃起来,LOs的参与度也在增加——这种趋势在中国A股交易中尚未广泛出现。(180K:这里我老实说不是很清楚“非传统“指的是什么;可能说的是,平时不玩港股的那群人...姑且这么理解,错了的话指正);关税干扰和财政方案并未对市场现状构成显著的变化或冲击。技术图表表现良好,持仓和资金流向未显示风险,而美国资金正寻求参与机会(原话是“looking to engage")

"non traditional" traders of the region came back to life, and increasing amount of engagement from USLO community - which are NOT widely seen in China A shs trading yet. Tariff disruption and fiscal package didnot construct a significant change/shock either ways to the market status quo. Chart looks good,positions and flows not showing risk, and US money looking to engage

5/ 从上周的观点来看: “我认为今年可能会有所不同。诚然,部分价格和估值已接近近期高点,但我再次重申,这是一个市场认知转变的故事,以及自下而上的重新评级机会,再加上更积极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全球资金流向(尤其是美国资金寻求重新配置)(180K:这就是很多人最近一直念叨的东升西落;但是和一些朋友聊下来后,“东升西落”仍然不是主流看法,请谨慎乐观...)。

From last week “ BUT I think this year it could be different. Admittedly, some prices and valuations havecome to a recent high, but again I reiterate this is a change of perception type of story and bottom upchance of re-rating, and more positive geopolitical set up + global fund flow set up (esp US moneylooking to re-distribute).

至于流出来的资金是不是会到中国?可以看看bofa 下面的这段;见仁见智

尽管短期内波动性可能增加,但我仍然认为指数到年底会进一步走高,随着获利了结逐渐耗尽,以及市场对中国和中国AI重新研究后建立更多信心, 我预计会有更高的高点 。”(180K:如果官方说法,当然还是那句“谨慎乐观“;但是反过来问,又有什么需要太过悲观的理由呢?关税,出来了;AI,有了;资金,也还行;)

Despite chance of increasing volatility in the near term, I still see indices higher from here by end of year, with loose hand profit taking coming to exhaustion and more convictions builtgiven time for re-study in China and China AI. I see higher highs.

最后是一篇大摩对Manus的看法;

1/ 围绕Manus AI agent发布的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行业正将焦点转向面向消费者的AI应用。基于agent的产品具备推理、规划和执行能力,并在虚拟云上运行,这比AI聊天机器人更为先进。我们看到了AI应用潜在的重大突破,其中AI agent可能成为杀手级应用,而我们认为腾讯将是AI应用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在于其超级应用微信。

180K:Manus 远远谈不上杀手级应用;但是“AI入口“的重要性是大大的被继续强化了(昨天我们的公众号也有提到);

刚刚和朋友聊的时候,也讨论了下 AI 应用的逻辑,很多都还没想通,先扔出来;

在 AI 应用层,什么是优势?先发优势是吗?那么kimi 为什么现在有些式微?就算优先抢占了用户,但是现在的产品形态并不能够形成网络效应(譬如滴滴/微信/淘宝这种生态系统反哺产品的作用),那么先发优势的“优势”在哪里?

先发之后的数据优势是吗?有一个角度是说数据可以反哺模型/产品,某种程度是合理的,靠数据的积累产品可以更加完善...但是这个思路目前我还没看到太多证据。今天看到Sam 提到的一个观点可能可以证明这个数据优势(参考下图),但是现在 AI 好像还不能持续形成较长的记忆力;今天看到腾讯的 IMA 开发了一些类似社群的功能,用户上传的数据越多,IMA 越好用?看着好像那么回事,但是仍需要想想。

如果先发优势是伪命题,那么渠道是优势吗?你要有现有的,很成功的产品(譬如微信/ 谷歌套件),再从上面叠加一个 AI 的功能,这样的应用才是killer app?这个思路就又回到了bundle vs debundle,新的 AI 应用可以靠原来的几项服务捆绑到一起(甚至可以把 AI 应用本身进行“去货币化“,用一个整体作为产品去竞争)那么想来想去,思路又是回到之前的互联网时代...这里周末再花点时间好好梳理下...

时间关系,我不一一拆解。截图几张 + AI 翻译

AI智能体并非新发明,中国许多B2B软件公司,包括金蝶,已经推出了自己的AI智能体解决方案。然而,Manus作为国内首个通用AI智能体,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它可能像DeepSeek一样,加速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对生成式AI(GenAI)的采用

我们认为,快速发展的通用AI智能体对软件行业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三种情景中:

1/AI智能体作为独立层操作软件:正如Manus的演示所示,AI智能体可以利用虚拟机完成各种真实人类的任务,包括浏览网站、创建Excel文件和查看PDF。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对软件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显著——企业可能会用AI智能体取代各部门的部分员工,尤其是后台部门。

2/AI智能体集成到软件中:软件公司可能会与通用AI智能体合作,将其能力集成到软件产品中,同时嵌入特定业务知识和定制化功能,以创建专家级AI智能体,或使通用智能体与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垂直智能体协同工作。通用AI智能体可能难以理解和完成需要系统工程、业务运营能力和大量计算资源的复杂业务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愿意为此类智能体付费,OA和ERP等管理软件可能会受益。

3/AI智能体取代软件:通用AI智能体可能会颠覆整个软件市场,蚕食部分现有软件甚至互联网应用。企业可能依赖IT供应商将通用AI智能体转化为内部业务智能体,而消费者可能依赖AI智能体直接从航空公司/酒店/影院预订票务。但我们认为这种情景的可能性较低——开发内部AI智能体的成本非常高,且消费者对在线旅游平台(OTAs)的认知难以改变。

“ 展示真正的价值 ”才是真正的挑战:尽管我们认为前两种情景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们仍对中国B2B软件公司持谨慎态度。根据我们对多家软件供应商的渠道调查,尽管自DeepSeek-R1在1月走红以来,企业对采用AI的兴趣大增,但他们并未因此获得增量IT预算,而是将非AI领域的IT预算重新分配到AI领域。与此同时,银行是一个例外,这得益于业务复苏和上头要求。

我们认为,在大背景下,中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成本削减模式;他们采用AI的主要动机是进一步降低成本。而生成式AI(GenAI)的普及化可能会导致具备AI功能的软件价格进一步下降。 我们认为,包括DeepSeek和Manus在内的生成式AI突破,更多是中国软件行业的 供给驱动型催化剂。但该行业最关键的动力仍然是需求,而需求受到宏观经济条件的显著影响。

一个更为悲观的情况是,市场对DeepSeek私有化部署的兴趣日益增加,因为它是开源且轻量级的模型,对硬件要求较低。我们认为,私有化部署AI可能带来的硬件支出增长只会蚕食软件预算。我们还注意到,如果底层技术是开源的(如DeepSeek模型和潜在的Manus),软件公司将很难实现盈利。

有兴趣关注的话可以点下面;差不多每天更新因为公众号是乱序推送,需要及时收到的朋友可以星标公众号,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资金流向 科技股 AI智能体 软件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