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开启,逐步向成长投资阶段过渡。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演进,将显著提升全球经济增长潜力。IDC预测,到2026年,数字产品、服务和体验将为全球企业2000强增加超过40%的总收入;到2027年,70%的经济价值将以高信息密度的商品和服务形式呈现。随着性能及成本瓶颈同时攻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将从此前的主题投资逐步向成长投资过渡。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及商业可行性,预计人工智能将在娱乐、游戏、电商等领域率先应用,其次为教育、医疗等。 中长期坚定中国AI产业的发展信心。近期中美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2025年1月中国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性能已比肩OpenAI o1正式版。目前中国科技股仍处于第一阶段的拔估值行情。但中国互联网巨头在2024年Q4资本开支已经明显提速,阿里2024年Q4资本开支环比大增80%、腾讯2024年Q4资本开支环比大增113.98%。参照海外AI业绩释放节奏以及订单确认周期,按互联网大厂资本支出领先于AI硬件等供应商业绩约半年的时间测算,预计国产AI产业链的业绩将在2025年中报开始释放,届时将走向提业绩行情,迎来戴维斯双击的主升浪阶段。 未来中国将诞生本土AI科技巨头。技术层面,新技术赛道是产业弯道超车的最佳方式,2025年AI创新再次转向算法,中国AI产业具备弯道追赶可能性;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民营企业座谈会对AI产业重视度均明显提升,提升了国产AI产业突围概率;供应层面,中国拥有更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工程调优能力更强,且供应链柔韧性及敏捷性更好,有利于AI技术快速迭代及AI应用落地;需求层面,中国拥有庞大内需市场,增加了中国AI科技巨头产生概率。我们预计未来人工智能产业仍将由中、美两国主导。而美国对AI技术及市场的封锁,客观上将推动中国本土AI科技巨头加速成长。 投资建议。短期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较高、板块明显分化,在3-4月份财报季,科技股波动可能加剧。但中长期可坚定中国AI产业的发展信心。建议积极把握本轮AI产业发展机遇:(1)短期关注业绩确定性高的硬件方向。例如国产AI芯片、算力基建、PCB板、光模块等。(2)中期关注应用端的爆发机会。节奏上把握下游爆款应用出现时点,主要关注AI与娱乐、游戏、电商、教育、医疗的结合机会。(3)长期关注中国AI科技巨头的崛起机会。尤其是在市场空间大、规模效应强的通用模型端、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手机等。 风险提示:AI短期业绩暂不明朗;AI应用端仍缺乏爆款,商业模式仍待探索;TMT拥挤度达历史最高;技术快速演进,研判失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