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升级正在使长和出售巴拿马运河等海外港口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升。 除了长和和贝莱德两家各自领域的巨无霸公司,两家公司所在地政府与运河所在国家均无法置身事外。 中国香港方面,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4月8日出席行政会议前,再次被记者问及有关长和出售巴拿马等海外港口业务的看法。 李家超表示,社会就该事件有很多议论,这反映出社会对该事件的关切,这些关切值得重视;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企业,包括香港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港府反对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使用胁迫或者施压的手段;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法律和规则的要求。特区会依法、依规处理。 巴拿马则在4月7日有所动作。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表示,在审计长和旗下子公司于巴拿马运河港口特许经营合约时,发现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将对授权续签港口特许经营权的官员提出诉讼。 2025年1月20日,巴拿马总审计长办公室下令,对长江和记实业旗下位于巴拿马的港口部门进行全面审计。 市场分析认为,这一事件的时间点选择颇为微妙。在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到访巴拿马前数小时,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发布了上述审计报告。 而巴拿马发布的审计信息,被市场解读为,巴拿马欲从法律手段出发,收回港口经营合约。 港口出售再生变 长和向贝莱德出售港口业务事件,正在向愈加复杂的状况演进。 3月4日,长和发布公告称,拟以227.65亿美元(约1778亿港元)的总价格,将长和旗下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43个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买方财团,包括贝莱德、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以及Terminal Investment Ltd(TiL)。该出售计划预期将为长和集团带来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的现金收益,相当于长和整体市值,料成为长和系历年最大交易。 成立于1971年的长和,拥有港股00001号代码和四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和电讯。根据长和官网,其港口部门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共293个营运泊位,还在全球十大最繁忙的港口中拥有五个港口的货柜码头权。2023年,长和港口部门所处理的总吞吐量达8210万个标准货柜。 值得注意的是,长和的港口业务,由“和记港口集团”及“和记港口信托”组成,长和分别拥有80%和30.07%股权。此次出售港口交易如果达成,长和港口业务只余下“和记港口信托”的权益,资产只覆盖中港,包括本港的货柜码头、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惠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等。 数据显示,2024年,长和实现营业收入约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约170.8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7%;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1251.0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公司拟派末期股息每股1.514港元。 从收入占比来看,零售业务是长和最大的收入来源。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901.93亿港元,约占营收的40%。 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占长和整体营收的9.48%。2024年,该业务实现收入约452.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占整体营收仅约9%。长和在公告中称,该业务有全球最具领导地位的港口网络。 3月28日晚间,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文指出:针对4月2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该局反垄断执法二司负责人在回答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贝莱德为何出手收购? 成立于1988年的贝莱德,是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超过11.6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前身是黑石集团旗下的资管子公司,以提供风险管理和固定收益投资策略为主。 1999年于美股上市后,贝莱德不断拓展产品线,包括股票、债券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还通过其投资产品如指数基金和ETF以及主动投资等,持有全球众多龙头公司的股权。 根据贝莱德财报,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贝莱德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Meta、博通、Tesla、Google和礼来;能源行业方面,贝莱德持有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股份。中国市场上,贝莱德也持有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百度、小米、宁德时代、比亚迪、贵州茅台等公司股份。 此外,贝莱德在金融、制药和科技领域也有广泛的布局,持有Visa、Mastercard、辉瑞股份,还是苹果、微软的第二大股东,特斯拉的第三大股东。 以贝莱德如此之大的管理体量,说它是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巨象”并不为过。巨大的体量也意味着其拥有众多重要的客户,这些客户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长和港口交易再生变,巴拿马会收回经营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