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行业正吸引着各方力量的踊跃入局。
随着科技创新进入"深水区",手握源头技术的高校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尤其是高校LP。
日前,高校LP阵容又迎来了新阵容,这次又是复旦大学。
又一支母基金
3月2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现场,由广州产投集团与复旦大学广州南沙粤港澳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共同发起设立的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隆重启动。
据介绍,本次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元,重点投向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复旦大学校友和生态圈创新创业项目,覆盖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导入更多社会资本。
在此之前,复旦大学已先后设立了首期规模10亿元的复旦科创母基金和复旦科创投资基金。而此次与广州产投合作设立的广州产投 — 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则更多地展现了高校跨区域合作模式,为高校在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学术高地+产业腹地”的联姻模式,既破解了高校本地转化资源有限的困局,也为大湾区导入顶尖科研资源开辟了新通道。
广州产投表示,此次设立的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不仅是广州产投与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的重要桥梁,更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则表示,复旦大学作为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过程中,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布局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和相互赋能,服务地方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
高校相继入局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参与度持续攀升,布局形式也日趋多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新增的高校LP阵容中,天津大学、香港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大等相继入局。众多高校或是牵头发起,或是参与设立/出资科创基金,而2024年,高校参与设立基金的规模更是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显示,2024年,诸多高校纷纷设立高校设立科技型基金会,通过获得地方国资和上市公司捐赠与合作,大力支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据统计,2024年高校总计新成立4只基金,相继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整体规模达到170亿元人民币。
报告进一步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在股权投资领域虽有所发展,但整体仍处于起步期,管理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小;高校、教育基金一般通过出资基金和直投两种方式参与私募股权市场;根据基金设立情况,新设立基金全部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大小与自身项目储备数量有关。从出资事件来看,出资高校基金集中于985、211等知名院校,并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选择知名头部管理机构或与本校有一定渊源的机构。
在硬科技时代,越来越多高校不再满足于基础研究端的突破,而是通过资本纽带深度介入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各地为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纷纷布局,包括四川、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地。
当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高校参与股权投资的热情愈发高涨,专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也愈发受到关注。
据我们观察,当下高校在布局股权基金时呈现以下趋势:
1.参与股权基金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股权资产和长期投资,积极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活动,这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2.布局形式及参与主体更为多元
过去,多是校友基金承担起股权出资的角色,而今越来越多高校直接牵头发起或设立基金。另一方面,高校的布局形式也更多元,不仅有高校做VC、直接出资GP,还主动发起设立母基金。合作方的结构也更加丰富,携手政策型资金、产业资金等共同为推动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3.运营思路更加开放
此前,高校参与股权投资尤其是捐赠基金在布局股权基金时整体渗透率较低,涉及流程审批时间长等问题,而今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参与股权投资的优势愈发凸显,整体心态更加积极、开放。而此次,高校跨区域合作也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尽管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高校参与股权投资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高校基金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高校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加入股权投资阵营,这无疑将为高校基金未来的运营发展开辟新的思路,也将为整个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高校在股权投资领域的优势愈发凸显。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前沿的科技研发项目以及庞大的校友群体,相较于普通的GP/LP,高校在一级市场布局中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人脉优势。
越来越多高校进军股权投资市场,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充裕的资金,也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从投资角度看,高校的介入能够为科技项目的挖掘与培育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中小科技企业茁壮成长。在募资端,随着众多高校参设母基金或出资设立基金,高校LP阵容不断壮大,成为市场化资金的重要补充,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
未来,随着更多资金入局,高校在股权投资领域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作者:FOF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