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4月08日 10:45
“雪龙”号凯旋!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主要任务完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誉返沪,本次科考汇集了来自118家国内外机构的516名科研人员,采用多船分航段作业模式,并成功实施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国际合作项目。科研团队在恩德比地冰盖边缘获取了关键数据,填补了国际南极观测网络空白,提升了评估南极冰盖物质总量的精确度,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了中国力量。

🧊科考团队采用“雪龙”号、“永盛”号和“雪龙2”号三船分航段的创新作业模式,其中“雪龙2”号仍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任务,预计6月返航,保证了科考任务的顺利进行。

🌍作为本次科考的重点任务,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施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环”行动组国际合作项目,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科研人员沿中山站至恩德比地冰盖边缘展开航空遥感观测,首次获取了恩德比地核心区域接地线附近的冰厚与冰下地形关键数据,填补了国际南极观测网络的重要空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极冰盖边缘地带的动态变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具有决定性影响。此次科考成果将显著提升基于物质平衡法评估南极冰盖物质总量的精确度,为理解冰-海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关键支撑。

快科技4月8日消息,据报道,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圆满收官,"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近日载誉返沪。

本次科考汇聚了来自118家国内外机构的516名科研人员,采用"雪龙"号、"永盛"号和"雪龙2"号三船分航段的创新作业模式,其中"雪龙2"号仍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任务,预计6月返航。

作为本次科考的重点任务,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施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环"行动组国际合作项目。

科研人员沿中山站至恩德比地冰盖边缘展开航空遥感观测,首次获取了恩德比地核心区域接地线附近的冰厚与冰下地形关键数据。这一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际南极观测网络的重要空白,将显著提升基于物质平衡法评估南极冰盖物质总量的精确度。

南极冰盖边缘地带作为冰盖与海洋直接交互的前沿区域,其动态变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受制于观测难度,该区域的冰厚与地形数据长期匮乏。

国际"环"行动计划正是旨在通过多国协作,系统测量整个南极边缘的冰盖参数。中国科考队此次取得的珍贵数据,不仅为理解冰-海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关键支撑,更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了中国力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极科考 冰盖研究 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 中国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