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08日 08:33
女性独居天花板,80后高管改造四层楼,一人独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女性,通过改造一套四层复式住宅,探索居住与生活哲学的过程。她从英国留学归来后,长期从事体育赛事行业,最终选择定居北京并进行住宅改造。改造历时三年,她将房屋打造成一个垂直划分的居住空间,融合了中世纪现代主义风格,并致敬了多位建筑大师的经典设计。通过对居住空间的精心打造,她开始关注内心的需求,舍弃了多余的物质,实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活在当下”的深刻理解。

🏠 房屋改造:将四层复式住宅改造为垂直划分的功能空间,每一层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一层为公共区域,二层为父母居住空间,三层为主卧,四层为礼佛和收纳空间,体现了居住者对空间规划的独特理解。

💡 风格与设计:室内设计以中世纪现代主义风格为主,融入MCM风格和包豪斯元素,并致敬了赖特、路易斯·康、贝聿铭等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柚木、石膏砖、旋转楼梯等元素,营造出朴素优雅、天圆地方的居住氛围。

🧘‍♀️ 生活态度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居住者开始关注内心需求,舍弃了多余的物质,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她通过精选家具、收藏品,打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并逐渐放下了对未来规划的执着,开始践行“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

2010 年,Liwer 从英国留学毕业后来到北京,早年从事体育赛事行业,10 年间辗转换过几套房子,2021 年,她买下位于四五环之间的一套复式住宅,邀请设计师李橙一起改造。

改造持续了三年,改出了 4 层独立空间;“空间基本全部打通,重新组合,把所有功能空间都垂直摞起来,一个垂直划分的房子。”

朝南的挑高的客厅

整个家以中世纪的现代主义风格为主,不少元素致敬建筑大师经典住宅:有赖特的“混凝土砖”铺设在天花和墙面;随处可见的柚木墙、地面、天花,致敬路易斯·康住宅设计中的“木”元素,朴素优雅;弧形楼梯则致敬了贝聿铭自宅的旋转楼梯,将方圆纳入一屋之中。

屋主Liwer

所有功能区都垂直划分

3月中旬,一条来到北京拜访Liwer的家,和她聊了聊一年来的居住感受,“现在我一天12~16个小时是在家的,这个空间让我平静下来,衣服、鞋子、包这些慢慢就舍弃了,真的开始关注自己内心需要什么。”

01 一个“垂直”的家

改造后每一层变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空间

2010 年,我从英国留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之前从事体育赛事的相关工作,因为大部分体育资源都在这里,便定居下来。我自己是一个建筑爱好者,对于住宅,希望能找到一个结构性比较强的空间,不是只通过软装,而是能够通过它的整个建筑构造去进行一些改造。

这个房子在四环到五环之间,面积差不多220平,目前是我和我的猫一起居住。

原始条件是一个典型的错层复式,4居室,总层高7米6。原始户型每层房间过小,二层以上都是半层,甚至有一些地方是三分之一层,空间非常割裂。我们大胆地改造了一下,从2021年一直改到了2024年。

一层客厅区域

一层餐厨一体区域

首先做整合,将破碎的功能区全部拆除,进行重组,让每一层变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空间。实际上它是把所有功能都垂直摞起来的这样的空间,一个垂直划分的房子。

一层打掉了原本的卧室,变成完全对外的公共区域。朝南部分是挑高的客厅,厨房打通做了餐厨一体。

朋友来了都问,你怎么把一楼的卧室给打掉了,我是觉得首先父母现在这个年纪也不大,随着科技发展人的寿命一直在延长,没必要为了20年、30年之后的担忧去限制现在的空间使用。

二层老人房

我们就把一层的老人房放到了二层,压缩了一点点卧室的面积,把更大的空间给到了书房,二层衣帽间和卫生间也是全部打通。这样二层便是完整的父母的空间,他们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互不打扰。我父亲习惯早起,有时候四五点天没亮,他就可以在书房开电脑看一下新闻。

三层主卧区域

四层礼佛和收纳空间

三层是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区域,设立了主卧。

四层是礼佛的区域,及收纳空间。

随着楼梯向上,私密性逐渐递增

随着一层层垂直向上,私密性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上楼梯的路径,顶面没有任何直射灯,而是用壁灯的方式,它是一个观感从明亮逐渐变暗的过程,能感受到空间的变化。

02 致敬建筑大师经典住宅设计

室内以中世纪现代主义风格为主

室内空间主要是中世纪现代主义风格,加入了一些MCM风格(中古风),我还喜欢包豪斯,也做了一些小的融合。

我很喜欢建筑设计,所以经常会看一些国外大师的住宅案例,之前在英国学习旅居时,每个周末都会去不同的城市去观察当地的建筑。所以在做这个房子的时候,也致敬了当时很多的经典住宅案例。

室内使用大量木材,温润质朴

我自己看路易斯·康的作品比较多,他的木屋住宅,朴素又优雅。这个空间立面上80%左右的都是木质,主要是以柚木为主,我特别喜欢木质,它表面的油润及氧化,经历过几十年的沉淀非常有味道。

随处可见的柚木板

那个时代的建筑师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建筑比例,包括装饰面板、窗洞、屋檐等,都是非常讲究严谨的数学逻辑关系的。设计师李橙认为比较能够代表那个时期的建筑师是赖特,就对赖特自宅比例、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内装角度,把这些比例进行一些精准的对照,从而完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致敬。

厨房墙壁的分割对应客厅墙面柚木板的比例

墙面上柚木板的划分也是经过比例推敲的,前后大概做了4版方案,最后用的是按照窗户的1/3比例进行分割,墙面的大格子对应着窗户的中格子。

厨房这面墙被分成三段,切分时,对照客厅墙面柚木板的2/3部分,延续这条线过来,去进行一个呼应,这些比例、模数(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用于协调建筑构配件)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协调的视觉效果。

天花上石膏砖和木材的不同材质拼接,也划分了玄关区域和会客区域

设计师还将赖特的恩尼斯住宅中的砖进行1:1的复刻建模、开模定制,做成石膏砖,主要铺设在天花和一层、三层的墙面上。

旋转楼梯在方体空间中形成天圆地方

我比较喜欢直线,我喜欢的大师作品,比如路易斯·康、安藤忠雄他们都是用线条去塑造结构。室内整个的大架构是一个方体,唯独这个旋转楼梯,做了一个半弧,因为我特别喜欢贝聿铭自宅中的旋转楼梯,它整个是椭圆形的,上面有一个天井,天光落下来非常漂亮。

如此,将方圆纳入一屋之中,天圆地方。二层书房和浴室的玻璃砖,整体也是方形,中间是个圆,一块小小的砖,也很好地呼应了整个空间的结构语言。

03 人到中年,活在当下

我之前做体育赛事天南地北地跑,中年后,转行跟朋友一起做餐厅。以前我比较社恐,不太希望和邻居产生过多的沟通,过去好几年一直住在五环外。但是2019年疫情发生后,被锁在小区里三个月,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让我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跟邻居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又能有一定的互通,最后我选择了四五环之间的这个低密度小区。我之前对新房、新的东西是有执念的,后来逐渐发现沉淀越久的,反而是历久弥新,是有文化底蕴存在的。

书柜上放着Santa&Cole Zeleste灯;墙壁上为Mario Tsai蔡列超工作室Pagota灯

我经常喜欢去家居店淘一些家具,压缩下其它生活费,攒一两个月去买一把椅子,买一盏灯,看到这些收藏品的时候,就会非常开心。

我父亲是当时恢复高考后第一代的大学生,从农村考学考出来的,所以我从小骨子里受到的教育还是要节省一点,尽量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赚来的这一些收入,换取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

卡尔维特椅Calvet Chair

这些家具不仅是我的收藏,还是对设计师的致敬,所以我才会去收一些原版。我卧室里有一把收藏的高迪设计的椅子,北京的天气实在太干燥,椅子已经是有点开裂了,非常心疼。

放于卧室的汉斯·瓦格纳PP129椅

左:潘通椅Panton Chair Duo;右:Eames lounge chair伊姆斯躺椅

以前,我会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好,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人可能都是有这样的一个贪念,像我这个年纪马上快38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的开始关注自己内心需要什么。

尤其疫情三年里边,你会真正冷静下来去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部分方面我选择了低物欲,衣服、鞋子、包这些慢慢地就舍弃了。像鞋子当年是花了大价钱把它们收回来的,但10年里边很多都没穿过,最后选择舍弃,有些是捐赠了。

住的方面,我为什么投入这么多?我一天几乎有12~16个小时是在家的,软装、家具,这是我的审美的体现,这个空间让我安心,一个人的内在平静了,安稳了之后,你的外在自然而然地也就发生变化。可以说我对自己的人生喜好,有了更明确的选择。

以前无论从生活,从工作,我都是有严谨的1年规划、3年规划、5年规划,现在反而没有这些要求了,真正践行活在当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搜索下载一条,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住宅改造 中世纪现代主义 居住哲学 建筑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