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报告 04月08日 07:35
[东吴证券]策略点评:旗帜鲜明看多中国资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分析了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中国资产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当前市场风险可控,机会大于风险。文章回顾了自2023年末以来对中美经济和股市“东升西落”的预判,并强调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政策调节空间、房地产市场企稳、债务风险可控以及汇金增持等积极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将支撑中国资产的表现。 尽管关税短期内对出口贸易有影响,但中国经济具备韧性,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 面对美国关税冲击,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中国股市当前处于机会大于风险的阶段。

📈 自2023年末以来,报告强调了中美经济和股市的“东升西落”趋势,并预判科技成长股将受益于美债利率下行。

💡 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积极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经济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为应对外部冲击奠定基础。

🏦 中国拥有较大的政策调节空间,货币和财政政策均留有余地,未来有望出台逆周期政策。

🏠 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所改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企稳,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进入风险收敛通道。

🛡️ 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政府通过多维举措提升风险防控效能,化债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制度性动能。

💰 汇金增持ETF传递资金呵护决心,增强了市场信心,维护了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美国关税靴子超预期落地,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全球市场开启高波动状态。我们认为本轮面对美国的关税冲击,中国已经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当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继续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看多中国资产。   自2023年末以来,我们曾在多篇报告中强调中美经济和股市的“东升西落”。2023年12月发布的《牛市起点——A股2024年投资策略展望》中,我们首次提出中美名义增速差框架,不同于过去基于国内信用周期的决策框架,在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宏观波动率切换环境下,中美名义经济增速差是重要变量,增速差和利差收敛是A股重回上行的核心条件。2024年6月,我们发布《风格决定胜负,科技成长崛起——2024年下半年A股策略展望》,判断下半年名义经济的“东升西落”有望出现,将带动中国资产价格修复。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海外高利率掣肘迎来缓解,国内政策底确立,名义增速差逐渐收敛,此框架开始被市场认知。直至今年年初美股迎来调整,A股、港股崛起,股市的“东升西落”拉开帷幕。   我们从2024年6月开始,通过数十篇报告强调科技成长的崛起,2025年展望中,将“活跃内循环”和“科技自立自强”确立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2023年末《牛市起点》,我们就明确指出科技成长风格将受益于美债利率的下行。2024年6月我们发表《科技股的春天》指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持续助力下,科技股有望“乘势而上”。7月23日发表的《科创视角看三中全会《决定》》中,从政策视角出发,强调科技创新在全会《决定》的战略位置由发展的辅助角色向核心角色转变,科技工作的优先级明显提升。7月28日发布《纳指高位震荡,如何看A股科技板块后续投资机会?》,再从科技周期维度出发,提出部分科技板块处于景气上行区间,同时“大国安全”对国内科技产业提出增量需求,叠加科技产业浪潮中我国往往在制造及应用端的展现出“后劲”,A股科技公司有望走出独立行情。2024年8月《海外巨震,A股科技成长能否崛起的六问六答》中,强调了美元周期视角下科技成长的配置机遇,即成长股的分母端应为美元利率,且其盈利波动贡献也更多来自于海外,美元利率下行利好科技成长。2024年12月《“内循环牛”和“科技成长牛”——2025年A股投资策略展望》中,我们明确提出,将内循环和科技成长确立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往后看,超预期的对等关税意味着美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从近日大类资产表现看,全球风险资产普跌、美债收益率回落,反映出市场更多交易的是“滞”,即担忧美国及全球经济中长期走向衰退的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关税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我出口贸易造成影响,加大经济增长压力并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和短期调整。但本轮面对美国的关税冲击,与海外不同的是,中国既不存在滞胀的风险,也不存在衰退的风险,我们的经济和股市已经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   第一,中国经济平稳运行,2025年实现良好开局。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积极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经济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去年9月底以来,宏观政策转向,逆周期调节工具明显发力。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我国基本面复苏态势明确。   第二,我国仍有较大的政策调节空间。货币政策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近期央行多次强调“择机降准降息”,人民日报发文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4月政治局会议是下一个重要的政策观察点,预计仍将有逆周期政策出台。   第三,地产信心有所改善。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取消限购、降贷款利率等政策组合拳落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稳住股市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近期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已展现企稳迹象,房地产市场正在步入风险收敛通道。   策略点评   第四,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政府通过债务结构优化、规模限额管控等多维举措提升风险防控效能。2024年10月,财政部推出化债“三箭齐发”的政策组合,共12万亿化债资源,构建起立体化风险缓释机制。化债政策的稳步推进为债务风险的有效释缓注入制度性动能,地方政府可以“轻装上阵”,将资源更多聚焦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上。   第五,汇金增持ETF传递资金呵护决心。4月7日,中央汇金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ETF,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速度不及预期;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宏观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科技创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关税 中国经济 科技成长 投资策略 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