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08日 07:13
他用1000亿代价证明,公司的一大灾难就是CEO想做“好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何小鹏带领小鹏汽车历经波折,从G9发布会的失败到一系列改革,最终使公司重回巅峰。过程中他加强集权,改革多个部门,实现了公司的转变。

何小鹏曾对经营放得很开,G9发布会后公司陷入困境

引入王凤英做总裁,发现诸多问题并进行铁血改革

何小鹏加强集权,对各部门进行改革,使小鹏汽车重回巅峰

前一秒还认为马斯克请走创始团队不正确,后一秒血洗自己公司的高层:曾经的创始成员半退休,曾经的12位高管仅剩2人。

不再做老好人的何小鹏,翻身了。 

01

“我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3月13日,何小鹏带着改款换代的小鹏G6、G9登上发布会舞台。 

超高性价比,短短4天,大定超过25000辆,两辆新车已成爆款,已然是一场大胜仗。 

1月交付30350台,同比增长268%,重归造车新势力们冠军宝座;2月稳住超3万台的成绩,同时也稳住冠军宝座。而对于整个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已经给出最新数据,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 

2025开年以来—系列数据,显示小鹏汽车确实正在开启新的时代,但发布会当天,何小鹏却这样描述公司处境:“有人说我们已经到了KTV,但其实我们刚走到ICU的门口”。 

开启新时代的G9,也曾让小鹏汽车进入至暗时刻 ——“那是创业以来最绝望的时刻”。

时间拨回到2022年9月21日,小鹏全新车型G9的发布会。 

彼时,几乎所有人都对G9寄予厚望。 

何小鹏直接喊出:“50万以内最强SUV”,并声称“会接棒保时捷,超越奥迪”。 

整个公司则将其视为小鹏汽车挑战高端战略的开始,坐等震惊同行,血洗车圈。 

然而,等到发布会正式结束,所有的乐观都消失了。 

“你们疯了吗?” 

有媒体朋友直接站起来怒喷小鹏高管。 

这可是小鹏发布会现场,能参与进来的媒体基本都要“给点面子”, 现在“面子”彻底被撕掉了。 

能把现场媒体气成这样,是因为彼时的G9确实离谱。 

多种选配方案,复杂到销售都难以记清。 

更可怕的是,明明是一家以智驾为卖点的车企,但G9最低配竟然连最基础、最低端的辅助驾驶都没有,而就这,竟然还售价31万。 

瞬间,从直播间到车友群再到媒体,骂声铺天盖地,原本的订单大规模退订。 

很快,何小鹏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留下一部分媒体,第二天紧急召开两场媒体沟通会议。 

本来就是讨要意见的,这下媒体们彻底不端着了,现场直接变成批斗会,“你们完全是在恶心用户”。 

48小时后,小鹏紧急推出了全新配置表,可 市场却丝毫没有给小鹏后悔的机会。

不但G9三个月的总交付量仅仅6000多辆,就连小鹏整体的销量都被带崩,从2022上半年的近7万台交付量暴跌到下半年的2万多台交付量,被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按在地上摩擦。 

此后,小鹏汽车的股价更是一度跌去80%。 

其实,早在发布之前,何小鹏就不太支持G9的配置表,可产品、供应链、制造、财务各有各的道理,于是 一个董事长兼CEO不太支持的配置表竟然就这样通过了。

但在彼时的小鹏汽车,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严格意义上讲,何小鹏并不算小鹏汽车真正的创始人。 

互联网出身的何小鹏,原本只想默默地当一个投资人,等到小鹏汽车创办3年后的2017年,才真正加入到小鹏汽车中,成为一名“空降”的CEO。 

这样的原因,再加上本身就“最不喜欢搞一堆经营的事情,虽然它们很重要”,让何小鹏对经营相关的事情放得很开,公司的重大决策则主要靠包括何小鹏在内的4个人构成的“总裁办”通过商量后得出。 

这在何小鹏看来,是民主,是信任,是无为而治。 

但雷军却一盆水泼来:“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你, 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 ” 

一个不再老实的,甚至有些铁血的何小鹏即将诞生。 

02

2022年G9发布会的两个月后,何小鹏干掉了“总裁办”,开始将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 

但他仍在和媒体记者争论“独裁与民主”的问题。 

记者委婉举例“马斯克接管特斯拉之后,就把创始团队陆续请走了”。 

何小鹏则直言:“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只是他成功了”。 

此时,何小鹏依然有着“无为而治”的态度,想着“需要一个充当CEO的角色进来”。 

当时他不会想到,这番言论很快就会被自己打脸,他更想不到的是后来的发现, 公司快被这帮人掏空了!

恰巧,素有“车圈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刚刚从为之服务了31年的长城离场,这是长城内部“唯一一个敢跟魏建军拍桌子的人”。 

何小鹏决定 , 引入强势的铁娘子做总裁。

于是,经历太多次失眠后,何小鹏亲自开着小鹏汽车去劝说王凤英加盟。当王凤英第三次坐在小鹏汽车上时,她开始相信“在城市内,也能放松地开智能汽车”。 

或许正是这几次“试驾”,王凤英在即将入职之前,就已经看出:“你们公司的钢有问题”。 

何小鹏当时就懵了,直言“不可能,这是直购的最好的公司的钢!” 

但王凤英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空口无凭——这甚至可能会将一些人送进监狱。 

带着怀疑,何小鹏开始深入产品的管理,经常三更半夜就紧急给高管打电话“灵魂之问”,重新审视公司。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花了妈的9个月”,何小鹏才终于弄明白,那条链路的人竟然一直在合伙欺骗自己。

彼时,小鹏汽车的部门告诉何小鹏,P7和比亚迪汉的成本差不多,已经是全国最便宜的了。 

何小鹏当然不信,可他不是专业出身,没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反倒是对方立马就能拿出无数数据,证明这已经是全国最便宜的了。 

于是,何小鹏突击学习具体业务问题,亲自深入一线了解、检查,后来他还以此为鉴告诉蔚来创始人李斌: 

“供应链要亲自管,而且要懂。不亲自管跟不懂,都不行。”

此后,负责供应链的高管接连两次换人,不但有员工在上班路上就被警察带走,就连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李丰也在2023年10月被警察带走。 

出问题的还不只供应链,小鹏汽车的营销部门同样问题重重,直营和授权两个体系各自独立,内耗严重,甚至“哪家授权店卖得好,直营店就会围着它开”。 

于是,何小鹏的老部下王桐成为新的“救火队长”,自2023年12月接手小鹏汽车销售业务后,同样开始铁血改革。 

仅仅2个月,王桐就将直营和授权两个团队完成合并。 

短短3天,他就将大区总经理的管理权限从100家店削减为10余家,同时规定销量目标“只允许超额完成”,效率低下的门店直接被淘汰。 

王凤英自2023年2月入职后,更狠! 

一桌20个人,王凤英能骂上一个小时,有时就连何小鹏也不放过。各项成本也被管理到最细微之处,小到员工差旅,大到广告营销费,包括何小鹏的支出全部被严控起来。 

等到2023年9月,二战G9的发布会,何小鹏直接搞成了反思大会。

他现场痛陈“七宗罪”,直言:“小鹏汽车出的问题,核心在人,而人的问题又一定出在他这个CEO身上”“ 去年,小鹏财报里有12位高管,到了今天,剩下来的只有两位。 ” 

小鹏汽车由此正式跨入到以何小鹏、顾宏地、王凤英为核心的领导时代,而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则已接近半退休状态。 

03

“做小鹏汽车的这几年,是我自己性格转变最大的几年。” 

这几年,曾经总是自言老实人的何小鹏, 开始“折腾”所有人,“绝不顾及个体感受”,公司发展压倒一切。 

经历了2022年的惨败,小鹏汽车急需一次“扬眉吐气”。 

彼时,小鹏汽车内部还并没有真正确定未来的方向。 

销售背景的营销负责人黄泓霖一直不服:“站在销售的角度,我肯定愿意卖硬件更便宜的车,因为它更好卖”。 

以前,或许何小鹏会听从对方的意见,但这次何小鹏的态度开始强硬,甚至不留情面地直接在内部会议上点名:“Bruce,你是不相信自动驾驶的,开完会你找新宙拿一台内测版本的车好好开一下”。 

无奈,黄泓霖被逼着一边开着智驾,一边处理工作,没想到“没有开车却被送到了目的地”。 

很快,2023年7月,黄泓霖主导营销的G6车型成为小鹏汽车的iPhone4,将小鹏捧上智驾第一梯队。 

只可惜,G6仍算不得大胜,只能算是“止颓”,小鹏汽车翻身的希望仍未到来。 

联合创始人夏珩一度在媒体面前喃喃自语: “我们内部评审机制难道已经完全失灵了吗?”

何小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24年春节刚过,何小鹏就动了起来,短短3个月,他累计与600多名员工吃了30多场饭,动员、拍照、喝酒,也重复了30多遍。 

只是员工们也没想到,这边刚建立好信心,回到公司就要直面最严肃的问题: 

“你觉得公司做得最不好的是什么?你部门做得最差的是什么?你身边最烂的那个人是谁?” 

何小鹏没准备放过任何人,每周两次,每次一个人,面对面,亲自倾听员工的想法。 

没有太多次,何小鹏就意识到, “董事长可以做好人,但CEO不能” 。 

当时,何小鹏发现公司部门墙严重,就直接跑到管流程的部门。 

刚开始,那个负责人还想搪塞过去,讲了一堆——正如曾经负责采购的那些人一样。 

只是没想到,何小鹏已经不是曾经的何小鹏了,态度相当强硬:“别讲这些,立刻把云文档目录给我看”。 

负责人直接心虚了,说要准备一下,但在何小鹏连续说了两次“现在”后,还是被逼着打开了文档。 

再之后,这位负责人不见了,整个部门也被何小鹏拆掉。 

紧接着,整个公司各个部门都被抓紧,何小鹏也从此开始“玩命”,一周工作六天,早上10点前到岗,晚上10点还留在公司,直管到一线。 

最关键的采购部门,每天都要向何小鹏开会汇报。 

开会效率低下,先是叫HR去谈,无法解决就进一步叫业务主管去谈,如果开会时长还是太长,何小鹏甚至会叫人去亲自旁听。 

随后,更多的P10被拿下,而大量P9被何小鹏提拔上来,一年时间内,30个一级中心,何小鹏换掉了85%的负责人。 

程序员去管HR,让HR管营销,让供应商出身的人去管动力和汽车技术,所有人被迫去做没做过的业务,把不同的思维理念带到业务中。 

等到 2024年年中,何小鹏底气十足,突然就向公众宣布:从2024 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汽车将进入一个超高速的正循环。 

果然,从2024年8月发布MONA M03后,小鹏汽车开始爆发,挣脱出总市值500亿港元的泥潭,等到2025年3月发布最新款G6和G9发布时,已经一路突破超1800亿港元,回归到三年前的巅峰市值。 

小鹏失去的东西,夺回来了! 

如今,已经是小鹏汽车的第11年,在大厂开始反内卷的当下,“苦”和“累”却已经成为何小鹏嘴里的高频词。 

这个曾经以好相处著称的企业家 ,在付出了跌超1000亿港元市值的惨痛代价后,开始学会集权,开始学会“折腾”员工,开始不“顾及个体感受”。 

或许,这些气质并不讨人喜欢,但一个这样的何小鹏,总比一个让公司倒掉的何小鹏强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华商韬略,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何小鹏 小鹏汽车 改革 重回巅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