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经历来讲个故事。我研究生毕业因为我专业方向有点敏感,在美国不好找对口工作,家里人帮忙在国外一个销售代理手上做那种画图纸,负责画图+把图发给工人或者别的公司加工厂,然后组装一下卖出去,就这个经历让我坚信制造业不可能回流美国。
首先,工人的资质稀烂,如果说国内工程师和工人是技校和学校的区别,那美国工人和工程师是上学和没上学的区别。你给零件画个8mm的孔,人家敢拿10mm给你钻了然后问你该怎么补救,救不回来就开始办公室政治找你分摊责任。就那种能开车床的工人,和我这种本科金工实习差不多水平的工人,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难找且做不长。水平高的工人那就是那种民国时期的花魁,垄断绝活不轻易传授,反过来也没人偷师。
其次,工具和产品匹配性有问题。有时候订的零件,自家笨比做不了,找外面专门的加工公司,结果明明数控机床铣一下就能出来,非要用什么硬质合金电火花切割,又慢又贵,零件还重的要死,说起来工人资质好一点,就这样他们连做个倒角都懒得做,做出来的产品需要血祭开光。
第三,产品竞争力问题,这是一和二带来的。有次有个五千多美金的零件,乙方给我们前后做反了,只能一边撕逼一边找补,我就去TB找了一家,人家说:我们这个有点贵,连运费两周内做完要人民币一万五。我回头和我老板说两千多美金连运费能搞到,老板没办法就说试试看。到货一看,外观是毛糙了点,但是用起来没问题,从此我的工作多了一项,给国内网店画图纸订货。当时一个零件买过来直接150人民币入150美金卖,老板之前因为我是家里人弄进来的还一直有点不高兴,后来就差拜把子了。就算按+34%关税算,还是比本土产品便宜。
第四,工会保护/政治正确,这个可以联动第一条,美国工人权益挺大,你不能说重话,问题是很多时候遇到的是滚刀肉,骂都没用。我后来在公司上班实在不爽去申请读博,录了之后的那阵子是上班之后工人最听话的时候,因为大不了就早点走人而已,加工做不好我只要不触发关键词我可以往死里骂。
总结下来,不买美国货是用钱投票的事情,就和以前支持国货一样,首先产品要好到一定程度才能有竞争力,美国本土不具备培养基础制造业的土壤,大学本科读机械的老美能真正从事机械的不多,很多本该做技术工人的宁可去干收银+抖音搞抽象,不谈技术,缺人就很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