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07日 18:31
小米SU7车祸后续:消保委专家发声,家属删帖男友退缩已说明一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SU7车祸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文章探讨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消保委专家观点和家属、男友的态度转变,对事件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强调了驾驶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指出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呼吁企业和驾驶员共同维护道路安全。

🚨事故发生于清明节前夕,一辆新小米SU7在高速施工路段以116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护栏,导致车内三人遇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浙江省消保委专家指出,小米SU7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起火风险相对较低;事故发生时,车速远超限速标准,撞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非单纯的“自燃”。

😶‍🌫️遇难者家属和男友最初在网上表达激烈情绪,随后删除动态并退缩,这种转变暗示了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因素,以及对事故原因的重新认知。

⚠️文章强调驾驶员在复杂路况下应保持高度警惕,不应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呼吁驾驶员安全驾驶,企业完善技术并明确告知用户技术边界。

小米SU7车祸后续:消保委专家发声,家属删帖,男友退缩已说明一切

古时候有个词儿叫“指鹿为马”,意思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这回小米SU7这事儿,一开始大家伙儿的目光,是不是也有点像被牵着鼻子走,直愣愣地盯上了“自燃”这顶帽子?

可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这“鹿”和“马”,似乎需要重新辨认一下了。

3月29号晚上,清明假期的前夕,三位年轻的姑娘,开着一辆崭新的小米SU7,行驶在高速路上。

这辆车,据说总里程才跑了三百多公里,新得不能再新。

然后,悲剧发生了。

车子失控,撞上了路边的护栏,随后起了大火。

车上的三个人,都没能逃出来。

花一样的年纪,就这样没了,搁谁听了都心痛。

消息一出来,网上一片哗然。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小米这车有问题!是不是“自燃”了?智能驾驶系统是不是出故障了?

各种猜测和指责,铺天盖地地砸向了刚上市没几天的小米SU7。

毕竟,“自燃”这俩字太敏感了,尤其对于电动车。

可没过多久,一些关键的信息开始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官方数据显示,事故发生时,车速高达116公里/小时。

116公里是什么概念?

想想看,出事的那个路段,当时正在施工,旁边立着限速40公里/小时的牌子。

从40到116,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

更让人揪心的细节是,有说法称,驾驶员当时双手是离开方向盘的。

而且,事故后,驾驶位的座椅被发现是“躺卧状态”。

“躺卧”开车?在高速上?还是施工路段?以116公里的时速?

这些信息凑在一起,让人后背发凉。

这时候,浙江省消保委的汽车专家站出来了。

这位专家没有直接给小米站台,但他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视角。

他说,小米SU7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起火风险本身就低一些。

所以,单纯说是“自燃”,概率不大。

更可能的情况是,因为高速撞击。

专家强调,116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坚硬的护栏,这冲击力有多大?

要知道,咱们国家碰撞测试的标准,一般是模拟50或64公里/小时的撞击。

116公里/小时,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专家直言不讳:这种速度下撞护栏,别说小米SU7,换任何一辆车,后果都可能非常严重,起火并非不可能。

撞击点如果是电池舱附近,那更是雪上加霜。

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沸腾的舆论上。

大家开始琢磨:事故的根源,到底在车,还是在人?

就在这时,更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起初,遇难者的家属和其中一位女孩的男友,在网上表现得非常激动。

家属指责信息被压制,视频被下架。

女孩的母亲甚至在愚人节那天,自称是小米的粉丝,字里行间透着悲伤和无助,引来了很多同情。

他们还一度指责小米方面没有主动联系,后来又说雷军的回应虚伪。

男友呢,也是频繁更新动态,晒出聊天记录,似乎想证明些什么。

可没过几天,风向突然变了。

先是家属,在深夜悄悄删除了之前发布的几乎所有网络动态。

紧接着,那位一直活跃的男友,也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平台。

到了4月3日傍晚,男友再次发声,但态度完全变了。

他说,现在只想带女友的遗体回家,三个家庭已经分开处理后事,他不会再干涉女方父母的后续行动,只希望事情能平稳解决。

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最初的激烈控诉,到后来的沉默删帖、主动退缩。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是他们了解到了更多事故的内情,认识到了事情并非如最初所想的那样?

还是有别的原因,让他们选择了不再发声?

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转变本身,确实“说明”了点什么,至少让整个事件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真是让人唏嘘。

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遇难女孩的母亲说,女儿有近三年的驾龄,平时也经常开长途。

按理说,不算是新手司机。

可就是这样一位有经验的司机,开着一辆刚到手、可能还不完全熟悉的新车(总里程才300多公里),在夜间、在施工限速的高速路上,飙到了116公里的时速,还可能分心在聊天,甚至双手离开方向盘,座椅呈“躺卧”状态……

这一连串的操作,无论是不是开启了所谓的“智能驾驶”,都充满了极高的风险。

汽车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跑得还没马车快,但照样有人因为开得太快、操作不当而出事故。

那时候,也有人怪罪是“机器吃人”。

泰坦尼克号,号称“永不沉没”,结果在处女航就因为船长过于自信,在收到冰山警告后依然保持高速航行,最终撞上冰山,酿成世纪悲剧。

过分依赖技术,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操作规范,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能带来便利,也能带来危险。

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老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的设计初衷是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提高安全性。

但它不是“自动驾驶”,更不是让你可以在开车时睡觉、聊天、双手离开方向盘的“神器”。

尤其是在复杂的路况下,比如夜间、比如施工路段,更需要驾驶员保持百分之百的警惕。

把生命完全寄托在一套辅助系统上,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险。

这起事故,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认定责任,都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对于车企来说,需要不断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同时也要更清晰地告知用户技术的边界和使用规范。

而对于驾驶员来说,无论你的车多智能,方向盘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安全意识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那辆崭新的SU7,那段漆黑的施工高速,那116公里的时速,还有那“躺卧”的座椅……

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指向的可能并非简单的“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速度、规则、责任和生命代价的沉重话题。

家属的沉默和男友的退缩,或许正是这场风波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注脚,因为它让我们在悲痛之余,不得不思考更多。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别让科技的便利,变成了通往危险的捷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SU7 车祸 安全驾驶 智能驾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