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寒雁Talk 2024-08-13 23:00 浙江
旱涝保收的基金经理们
看到一篇报道:
据机构之家统计,近三年来刘彦春管理的六只基金产品累计亏损437.63亿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管理的基金在此期间累计收取管理费高达36.53亿元。
机构之家,公众号:机构之家刘彦春躺平“战果”:三年巨亏437亿、稳收36亿管理费、个人收入1.3亿
这都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了,相信数字应该是准确的。
虽然这样的数字在预期之内,但是看着还是挺吓人的。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还真的是旱涝保收,不论基民赚不赚钱,反正它们要赚钱。
这哥们最近 3 年的业绩还是挺惨的,我可没亏这么多:
不过,看他成立以来的业绩,还是有点实力的,表现最好的基金翻了 12 倍,表现不怎么样的基金都是赶上了这一轮熊市:
只不过,同一个基金经理,为啥要管理这么多基金?同一个人可以驾驭不同的投资风格吗??我是不太理解这种精神分裂的行为的。
因为对基金不感兴趣,所以我不太想评论这位基金经理,我是想聊一聊基金的收费模式。
公募基金基本上都是按照基金规模来收费的,比如 1.4% 左右,这个费率看起来不多,如果考虑复利,其实是非常高的。假设投资收益率是 10%,则 10 年的收益一共是 2.59 倍,若减去 1.4%的费用,则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只有 8.6%,则 10 年的收益一共是2.28 倍。时间越长,投资者付出的代价越大。
收费贵倒是其次,问题关键是这种收费方式导致了错误的激励机制,因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显然会倾向于做大基金规模,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牛市的时候,基民的投资热情高,基金公司就拼命发新基金,拼命打广告买流量忽悠投资者上车,但是其实这个时候买基金大概率是会亏钱的,因为牛市的时候股票估值高,自然没什么便宜赚。可是基金公司才不管这么多,反正它们收的是管理费,基民赚不赚钱关它们什么事?
忽悠基民在牛市的时候追涨的恶果就是,当熊市到来的时候,那些疯狂追涨的基民会疯狂杀跌,这就导致基金经理为了应对基金赎回不得不卖出股票,越卖越跌,越跌越卖,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A 股之所以熊市很长,基金经理们有意无意地和基民们一起追涨杀跌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错误的激励机制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关于这一点,芒格讲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联邦快递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保证货物按时送达——这点成就了它产品的完整性,它必须在三更半夜让所有的飞机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把货物分发到各架飞机上。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延误,联邦快递就无法把货物及时地送到客户手里。
以前它的派送系统总是出问题。那些职员从来没有及时完成工作。该公司的管理层想尽办法——劝说、威胁等等,只要你们能想到的手段,他们都用了。但是没有一种生效。
最后,有人想到了好主意:不再照小时计薪,而是按班次计薪——而且职员只要工作做完就可以回家。他们的问题一夜之间就全都解决了。
所以制定正确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训。
《穷查理宝典》 芒格
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应该如何修正呢?其实巴菲特早在 1956 年,也就是 68 年前就想好了: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赔不赚,我就会亏钱。而且我赔偿损失的责任并不局限于我的资本,它是无限责任的。
《滚雪球》 巴菲特
基金经理要靠投资收益而不是基金规模来赚钱,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想想怎么把投资做好,而不是整天盯着基民的口袋。基金公司也有动力选拔真正具备投资天赋的基金经理,而不是把基金经理搞得和饭圈一样。
如果基金经理没有信心通过投资赚钱,就不要干基金经理,否则基金经理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基金经理有信心通过投资赚钱,那就不用惦记管理费了,通过投资收益分成赚得更多。
基金公司是不是草台班子,基金经理是不是草包,有本事不收管理费,凭本事赚钱,这样也不用担心被降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