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的首个5米大直径不锈钢火箭贮箱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火箭贮箱生产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该项目采用创新的“小步快跑、极速迭代”模式,仅用60天就完成了设计制造,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贮箱作为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制具有复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此次技术突破有望加速火箭生产,满足高强密度发射需求,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 该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标志着我国在火箭贮箱生产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提供支撑。
⏱️ 项目团队采用“小步快跑、极速迭代”的设计-生产-试验高度并行研制管理模式,仅用60天完成了设计制造,实现了快速迭代研制。
🏭 贮箱是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重量和空间占箭体结构50%以上。由于不同型号火箭的需求差异,贮箱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并经过多轮试验考核。
💡 随着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对于捆绑火箭来说,贮箱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此次技术突破有望加速生产,满足发射需求。
IT之家 4 月 6 日消息,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研制的我国首个 5 米大直径不锈钢火箭贮箱正式下架,标志着该院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撑。

据介绍,该项目是一院在宇航领域创新研制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项目团队采用“小步快跑、极速迭代”的设计-生产-试验高度并行研制管理模式,数字化赋能开展了“极速迭代研制”,仅用时 60 天完成了设计制造。
IT之家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贮箱结构重量和空间占箭体结构 50% 以上,是箭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不同型号的火箭载荷、结构尺寸等总体需求不同,每型火箭的贮箱都是“个性化”设计,研制过程复杂,单个贮箱的生产周期长达 6 个月以上,还要经过最少 3 轮试验考核。而每枚火箭要用 4 至 13 个贮箱,随着火箭近年来高强密度发射,特别是对于含 4 个助推器的捆绑火箭来说,8 个 2.25 米直径贮箱的生产往往是型号交付的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