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06日 03:16
慎终追远!陈氏玉麟公后裔祭祖大典隆重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记述了一次陈氏玉麟公后裔的祭祖大典,引发了对家族历史、个人根源以及身份认同的思考。作者追溯了自己的家族谱系,从鼻祖玉麟公到曾祖父元庆,详细描述了家族的字辈排列、生活变迁和迁徙历史。文章也探讨了家族史与国家史的关系,以及在历史洪流中家族的命运。通过对家族史的研究和参与祭祖活动,作者希望能够认识自我,找到归属感,并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文章记录了陈氏玉麟公后裔在贵州威宁赫章六曲老瓦厂举行的祭祖大典,作者追溯了家族谱系,明确了自己是玉麟公的后代,属于德昌公这一系。

📜作者详细介绍了家族的字辈排列,从“ying、yan、lin(麟)、qi(其)、zhong(中)”到“德、guo(国)、shi(世)、元、仁”,表达了先祖对后人的期望,希望后人能够仁德、正大光明。

🏘️文章追溯了家族的迁徙历史,从云南昭通到老家“周家口子”,再到“邓家院”和“余家院”,反映了家族在不同时期的生活变迁。作者还提到了家族与明朝历史的关联,以及陈友谅后裔的命运。

🤔文章探讨了家族史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关系,认为了解家族历史有助于认识自我,找到归属感。作者鼓励通过参与祭祖等文化活动,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以族中先进人物为表率。

△摄影:玩艺摄影

2025年4月4日,陈氏玉麟公后裔祭祖大典隆重举行,地点在贵州威宁赫章六曲老瓦厂。这位玉麟公和我们是啥关系?族里一位大哥告诉我:“德昌、德周是养中的儿子;上中、养中是其瑶之子;其瑶是玉麟公五子之一排第二,称之二房”。而我们就是德昌公这一系的。

△摄影:玩艺摄影

人在世间,吃饱饭的情况下,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一件重要的事。历代史书,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今天看了一个黄巢视角的短视频,以及黄巢眼中的“世家”,感慨颇多……没有祖宗,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因此,做好家族史研究工作,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毕竟,国史是由家史组成的。

△摄影:玩艺摄影

我爷爷的名讳是“仁彬”,文化水平大抵是不怎么高的,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老人。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我背字辈。鉴于我爷爷好像不识字,所以我如今也只是记得大致的读音:ying、yan?、lin(麟)、qi(其)、zhong(中);德、guo(国)、shi(世?)、元、仁;正、大、光、明、dian(殿?)、wen(文?)、yi(艺?)、zhong(忠?)、chao(朝?)、ting(庭?)。我爷爷很看重这个,这里面蕴含着先祖对后人的期望。

那个时候应该还是清代或者更早,这位演出字辈的先人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他希望自己的后人仁德、做人正大光明……总之我身边的族人起名大部分还是比较严格地按照这个字辈来的……按照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父、烈祖父、太祖父、远祖父、鼻祖父排列,玉麟公是我的鼻祖父。

△曾祖父的名讳是“元庆”

德昌公是我曾祖父的曾祖父,从族人前往扫墓的地址看来,墓地在鲁甸,我曾祖是光绪甲午年(1894年)生人,如果他是在云南昭通乐居出生的,那么陈氏一族的这个分支到这里已经生息繁衍了至少131年。我们老家小地名叫做“周家口子”,说明周家可能来得更早一些,至于为什么叫“口子”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下面那两个小地方叫做“邓家院”和“余家院”,解放前大户人家才住院子。我们小学三年级以前就是设在邓家院一所据说是地主家的老宅里面的。老宅分上下二楼,虽然老,但很气派,房间多到可以容纳一所小学。每学期我们都要自带桌椅板凳去上课。大家的桌椅板凳很不统一,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貌似都很快乐。记忆中,有些住在山里的同学早上是打着火把来上学的。九十年代,很多地方甚至还不通电,即便通电的地方电压也得不到保障,需要用调压器来保障“电视机”等电器的运行。三十年不到的光景,仿佛换了人间。

再往下,便是“赵家营”和“王家营”了,这些地方一听名字就知道和军队有关。小家族这个时候和大历史就可以对得上号了,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很多年前,二爷爷仁禹公还在世的时候,一个来自远方的宗亲游历到了我们这里,那是一个老人,据说正在编纂族谱,也不知道完成了没有?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好像隐隐约约得窥了一眼族谱,说我们好像是南京应天府挑水巷人士……

据我查到的资料,陈友谅战败后,陈氏族人的遭遇主要包括被流放和监视。‌ 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被朱元璋击败并杀死后,他的儿子陈理在张定边的帮助下前往武昌登基称帝,但最终在朱元璋的追杀下投降。朱元璋没有对陈理下手,而是将他全家迁徙到了高丽(今朝鲜)‌。

陈理在高丽的生活并不如意,虽然被称为陈王,但实际上没有权力,经济上也较为拮据‌ 。 此外,朱元璋还将陈友谅的亲戚带到南京,封陈理为归德侯,陈友谅的父亲和两个兄弟也被封为伯爵‌ 。然而,随着陈理和明升年龄增长,朱元璋担心他们会利用旧部再次引起动荡,因此在1372年将陈理流放到朝鲜‌ 。在朝鲜,陈理的生活并不如意,一度出现生计问题‌ 。 总体来看,陈友谅的家族在战败后经历了从监视到流放的过程,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并未被完全消灭。

云南昭通是汉人入滇的第一站,在很多地方,受益于交通的不便,中原文化保存得是很好的。但由于部分昭通人的“努力”,导致整体昭通人在外面的名声不佳。所以,多搞、多参加这类寻根祭祖的文化活动,知道自己的来处,以族中的先进人物为表率,是大有益处的。(文:大衡、大卫)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家族史 祭祖 身份认同 文化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