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4-01 07:06 上海
计划最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做出计划的那一刻。
「配图摄影 by 张辉」
大家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个困难,即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造成一个困境:要么所做的长期规划会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要么只关注短期努力短期结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策略。
想解决这一点,一定要在长期和短期(时间维度)之间建立联系。具体如何去做,今天谈一个思路。
时间维度,大家可以尝试在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之间,加上「中期计划」,确切地说,如果5、10年算长期,一两个季度算短期的话,那么2-5年就算是中期了。大家在做长期规划的时候,容易陷入「诗与远方」的憧憬之中,过于关注对未来格局的预测,对未来必要性的推演,缺乏对于自身能力的审视。
比如我们曾经推演过,在北京生活的一个小家庭,如果希望买房买车赡养双方父母,养孩子,给自己养老的话,夫妻二人一生最少得获得2000万的总收入(注意,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这是站在一生的角度,从未来必要性角度所需要制定的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标无法有效拆解到2-5年的角度,然后再倒推到当下季度和年度的视角,这个目标无论有多么诱人,都无法真正牵引你的生活。你很可能因为这个目标过于「远大」,当下的起点不高,而早早放弃去追求这个目标。
如果要把长期的目标和当下的生活做紧密的连接,能对生活起到真正的牵引作用,就一定要拆解到中短期,比如到2-5年的尺度。
举个例子,从当下的能力和生活状态出发,如何在未来的2-5年内,逐渐提高收入,提升家庭的总资产。收入方面怎么规划,支出方面怎么规划,是否有基于兴趣的额外收入,是否能通过稳定的投资获得收益等等,都是要能进行策划的。
要从目标出发,拆解为几个关键任务(类似于OKR中的KR),每个关键任务有自己的具体目标,而且要能这些关键任务的具体目标、时间节奏、关键策略也要能进一步拆解,直到让你觉得是有信心能落地的程度。
比如2-5年的目标可以明确资产总额,关键任务可以从工资收入、投资收益、兴趣收入、日常消费支出、资产类支出等几个方面去规划。而每个关键任务也可以有明确的目标,有支撑目标达成的具体措施等。
有了这样的拆解,2-5年的中期目标就是非常明确的,有具体支撑、有实现路径,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尽早纠偏。
当然,可能会有朋友说,这些计划定出来之后,很难真正严丝合缝地按照计划执行和发展。的确如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很少有人能提前数年,定好目标和计划,而后像高铁一样,每天准时出发,准时到站。
但即便如此,计划,尤其是中短期计划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把自己的长期目标和当下现实进行连接,让我们看到可行的路径,看到可能出现的风险,识别是否有关键能力上的差距 —— 比如缺乏价值投资的意识和能力,又比如工作上可能会遇到天花板等等。如果没有长期目标的牵引,没有中短期计划的充分打开,很难认真思考这些「不远的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当然,也不会去考虑另一面,即「不远的未来所要面对的机会」。
难怪有人说:计划最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做出计划的那一刻。
大家可以从工作生活中找到自己最关心的某个领域,从「长期目标与规划,中短期计划,当下现实」三个方面分别着手仔细分析、进行连接。相信我,只要能去做这样的中短期计划,能去做「长期-中短期-当下」的连接,我们的认知就能打开。认知打开之后,只要能坚持知行合一地去实践,受益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文章: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上一篇:读书的闭环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理解与实践以终为始?」
用中短期计划连接长期目标和当下,也是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的「以终为始」的思想武器。我自20年前第一次接触到「以终为始」这一法宝,就深受其益。在最难的感情、工作、人生选择上,在环顾四周没有任何人(包含家人、朋友、同事、同学)能帮我的时候,我用「以终为始」这件思想武器,找到了答案,做出了选择。所以我特别感谢「以终为始」,也特别愿意在各种场合分享自己对以终为始的理解。
这篇语音中,我会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以终为始」,如何在人生大事和日常生活中实践「以终为始」。这次约40分钟的分享,是一次完整的总结。请所有受困于当下、但对未来抱有希望,所有正处于人生抉择路口的朋友务必听一下。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