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框架 04月05日 00:36
小米 HyperOS 开始“强兼苹果”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位Android开发者分享了他从Mac和Android生态切换的经验,以及对小米手机兼容苹果功能的看法。文章探讨了兼容性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小米互传等功能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潜力。作者还提到了Google的QuickShare,以及微软的“拥抱、扩展、消灭”策略,引发了对科技巨头竞争和行业发展的思考。

📱 作者作为Android开发者,长期使用macOS和iPad,但坚持使用Android手机,这使他能更好地感知Android生态的用户体验和问题。

🤝 小米手机推出的与macOS互传文件功能,让作者感到实用,并提升了macOS和Android设备之间的协同效率,但也指出该功能在帧率和传输方式上仍有提升空间。

💡 作者认为小米兼容苹果是值得肯定的进步,并结合微软的“拥抱、扩展、消灭”策略,分析了兼容性在科技竞争中的重要性,以及Google QuickShare的潜在优势。

原创 维术 2024-11-02 21:53 广东

多年来,我一直使用 macOS 和 iPad 办公,但手机却选择了 Android。每次苹果发布新手机,我都会有换机的冲动,但理智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能有人会问,换 iPhone 又咋了?

我刚参加工作就换了 MacBook 和 iPhone,但由于我是“Android 开发”工程师,使用 iPhone 让我难以感知 Android 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性能优化方面。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 Android 用户的问题,我最终换回了 Android 手机。在使用 Android 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痛点,而 Android 系统又非常开放,恰好我又会开发,于是顺手写了若干 App,也就是后来的 VXP,太极,两仪,KernelSU;如果我一直用 iPhone,这些就都不会发生。

我的经验是,既然我是靠 Android 系统吃饭的,那就必须要保持对 Android 生态的敏感性,只有日常用 Android 才能保持这种敏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延伸一下:如果产品的创始人和高管都不用自家产品,那就不要买,这种产品的体验一定做不到极致。

在最近的发布会上,金凡宣布 HyperOS 2 支持与 mac, iPad, iPhone 互传文件,并且 macOS 可以使用妙享桌面操作小米手机;当时我就想:你 ** 终于干了件正事了!

今天我在应用商店更新“跨屏协同服务”和“小米互传”之后,这个功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保持手机和 mac 在同一个 WiFi 下,就可以互相传输文件,体验是与系统融合在一起的:在 mac 上右键要分享的文件,选择“共享-小米互传“ 就可以传到手机;在小米手机上,选择要共享的文件或者图库照片,点击“发送-MacBook” 就可以发到手机。我也提了一个建议:如果 macOS 上可以通过命令行直接共享文件,那就更方便了。

Mac 上也可以查看手机画面并操作手机,不过目前帧率还不是很高,感觉有一些卡顿,体验比不上 scrcpy;scrcpy 可以通过 USB 传输数据,而妙享桌面只能靠 WiFi,这个不知道后续能否优化。

这两个功能,我之前是通过 LocalSend 和 scrcpy 完成的,系统内置支持的体验会比第三方稍微好一点,不过也没有网上说的那种“革命性的升级”,“强兼苹果”那么夸张。

兼容苹果这个功能,小米不是第一个做的,不过他能跟进,也确实值得表扬,但也没必要过誉。

事实上,我对 Android 生态现在才想起来要去兼容苹果感到非常奇怪。微软有一个著名的“EEE” 策略,“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意即“拥抱、扩展再消灭”,这个策略是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候的一个“阳谋”,简单来说,它首先拥抱对方的产品种类,进入对方的市场;然后,使用自己的专有功能扩展产品标准;最后,利用这些差异,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EEE 策略分三个阶段执行:

    1. 拥抱:开发某个基本兼容竞争者产品或开放标准的软件。

    2. 扩展:增加不属于竞争者产品或开放标准的额外功能,为原版软件的顾客制造互换性问题。

    3. 消灭:等到市场占有率提升推动之前的扩展成为事实标准,竞争者就会因为不支持或不能支持新扩展被挤出市场。

拥抱和兼容竞争对手,是执行这个策略的第一步。所以别看雷总现在一脸笑嘻嘻“我们努力做兼容苹果最好的设备”,实际上内心可能是“苹果,去死吧你” (开玩笑)

此外,Google 官方也有意支持 Android 和苹果设备的互联;Pixel 设备上有一个功能叫 “QuickShare”,它可以在 Windows,ChromeOS 和 Android 设备之间进行文件共享,QuickShare 在 macOS 上有一个第三方客户端叫“NearDrop”,不过只能在 Pixel 上使用;最近传言 Google 会推出 macOS 和 iOS 客户端。Google 的 QuickShare 非常强大,它支持 Wi-Fi Direct / Wi-Fi Hotspot / 蓝牙 / 5G p2p 连接,它甚至支持用 WebRTC 来进行传输;而小米互传,目前只能在同一个 Wi-Fi 下运行。

不过,目前小米把“兼容苹果”作为一个战略来执行,如果它后续可以使用 QuickShare 协议,那么就会比目前的第三方应用强大多了。

不管怎么说,小米互联的确方便了我这个 mac 和 Android 共持的用户,值得点赞!从此以后,我应该没有要换 iPhone 的冲动了~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虚拟框架”,原创技术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ndroid 小米 macOS 互联互通 Quick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