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4月03日 14:59
终极计时之争:中外科学家竞逐宇宙最精准时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发基于钍-229的核光学钟,这项技术有望超越现有原子钟的精度,从而革新时间测量标准。通过激光操控核量子态,研究人员不断提升计时精度。尽管面临技术挑战,但近年来实验取得的进展预示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科学院的童昕博士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文章,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潜力与挑战。研究始于五十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了钍-229的低激发核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024年,研究人员实现了钍-229核跃迁的激光直接激发。

⚛️ 钍-229核光学钟的核心在于利用激光精确操控钍-229原子核的量子态,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时间测量。这种方法有望超越现有原子钟的精度,带来计时技术的革新。

💡 研究始于约五十年前,科学家发现了钍-229的低激发核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例如2024年实现了钍-229核跃迁的激光直接激发。

🔥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但钍-229核光学钟的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固态环境中的核跃迁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钍-229同位素稀缺;特定高功率窄线宽激光器的研发困难;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等。

✨ 攻克这些难题意义重大。钍核钟的成功实现将彻底革新计时技术,并为基础物理研究开辟新疆界。它可能推动光学钟系统从依赖电子跃迁转向核跃迁,进而为宇宙基本规律提供更深刻的认知。

中外科学家正探索钍-229核光学钟,这项突破或超越现有原子钟,重塑时间测量标准。通过激光操控核量子态,研究人员将计时精度推向新高度。尽管技术挑战巨大,但近年实验进展让这一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童昕(Xin Tong)博士及其团队在中国英文版自然科学综述性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展望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钍-229的核光学钟的巨大潜力与重大挑战。

相关研究始于约五十年前。科学家首次发现钍-229的低激发核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此后,领域内取得多项重大突破:2024年,研究人员实现了钍-229核跃迁的激光直接激发。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团队通过掺杂晶体、薄膜等材料开展实验,逐步提升了对核跃迁的理解与测量能力。

尽管成果斐然,挑战依然存在。固态环境中的核跃迁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钍-229同位素稀缺、特定高功率窄线宽激光器研发困难、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闭环操控技术空缺,均是关键障碍。

然而,攻克这些难题意义重大。钍核钟的成功实现将彻底革新计时技术,并为基础物理研究开辟新疆界。它可能推动光学钟系统从依赖电子跃迁转向核跃迁,进而为宇宙基本规律提供更深刻的认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钍-229 核光学钟 时间测量 物理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