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04月03日
浙商宏觀:如何理解美國對等關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对华实施“对等关税”的最新动态及其影响。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以“非关税壁垒”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文章详细解读了关税基准的置换、逆差国的加征标准、以及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特殊政策。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包括保持战略定力、加大政策对冲,以及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关键节点。文章最后对中国经济可能受到的扰动进行了预判,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提示。

⚖️**关税调整的核心内容**: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以“关税基准”置换为基础,并对逆差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关税可能升至54%,其中包含最惠国税率、301关税以及因芬太尼加征的关税。对其他国家,如越南、欧盟、日本、印度、泰国等,也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关税标准。

🌍**关税加征的考量因素**:美国加征关税主要依据三大因素:双边关税与增值税水平差异、对美贸易逆差规模以及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成为对华加征关税的重要借口,例如投资限制、农产品进口壁垒等。

🇨🇳**中国的应对策略**: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采取了战略定力,未对特朗普的政策诉求妥协。中国通过反制关税措施回应,并强调禁毒政策的严格性。同时,中国也可能通过汇率双向波动、增发特别国债、降准等方式来应对可能受到的经济扰动。

🤝**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关键在于两国元首会谈。潜在的会面窗口包括联合国大会、G20峰会和APEC峰会。文章也分析了其他国家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如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它们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来源:浙商宏观

内容摘要

对等关税框架落地,“非关税壁垒”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重要借口

4月2日特朗普发布“对等关税”。有以下核心要点:

一是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是“关税基准”的置换(即中国34%,欧盟20%等)。从白宫公布的法案正文来看,虽然“关税基准”的标准尚不清晰,但根据贝森特会后采访中提到对中国的关税将升至54%,我们倾向认为这一“关税基准”为特朗普上台前的关税标准,即包含最惠国税率以及前期在此基础上加征的301关税。“关税基准”置换为34%以后(主要以非贸易壁垒作为借口),还需额外加上年内两次因芬太尼加征的20%关税,则最后税率为54%。

二是仍以逆差国为基准作为核心加征对象。对所有“重点逆差国”以外的国家,关税基准整体调整为10%。对于“重点逆差国”,越南遭受最终打击调整为46%,欧盟为20%,日本为24%,印度为26%,泰国为36%等。

三是本次对等关税的基准调整不涉及加拿大、墨西哥,美国对潜在的“关税同盟”国网开一面。但此前因芬太尼/移民通过IEEPA加征的关税仍然有效。意味着符合USMCA(美加墨协定)的货物将继续享受0%的关税,不符合USMCA的货物将被征收25%的关税,不符合USMCA的能源和钾肥将被征收10%的关税。

四是生效时间方面,10%的广谱关税调整将于美国时间4月5日生效,重点逆差国的对等关税将于美国时间4月9日生效。

“对等关税”是特朗普常态化关税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月14日,特朗普签署贸易备忘录对“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框架做出描述,主要包含五个衡量维度:

一是双边关税水平;

二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歧视性税收或域外税水平(重点是增值税);

三是非关税壁垒;

四是汇率操纵;

五是其他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就本次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的落地情况来看,关税规模主要依据三大考量:

一是双边关税+增值税水平,本次对欧盟、印度加征关税多出于此考量。截至2024年,关税+增值税和美国差异最大的国家是印度,17.9%,其中关税差6.5%,增值税差11.4%;其次是欧盟,总计16.7%,其中关税差1.7%,增值税差15%;第三是墨西哥,总计9.4%,主要均为增值税差额造成。对中国方面两次加征20%关税后整体差额为负。

参考经合组织(OECD)《2024年消费税趋势》报告,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增值税水平为19.3%,而美国的零售税水平约6.6%,整体水平高于美国12.7%。将增值税纳入考量之后,美国前10大逆差国和美国关税+增值税差额达到6.4%。

二是对美贸易逆差的规模。截至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总计1.20万亿美元,而前15大贸易逆差国贡献逆差1.29万亿美元,是贸易逆差的核心来源。其中,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贸易逆差规模2954亿美元,贡献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约25%;欧盟是第二大贸易逆差国,贸易逆差规模2356亿美元,贡献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约20%;墨西哥是第三大贸易逆差国,贸易逆差规模1718亿美元,贡献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约14%。

三是非关税壁垒,是对华加征关税的最重要借口。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5年国家贸易估计报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其中对中国非关税壁垒问题做出详细描述。主要包含16大领域,包括投资限制、农产品进口壁垒等。

保持战略定力,关注元首会谈

就当前情形来看,中国在本轮面临美国关税威胁时保持了最强的战略定力,其他国家则倾向于达成协议,未来谈判窗口期内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可能存在一定“豁免”空间,中国则需关注两国元首见面。

一是中国方面强调战略定力,未对特朗普关切做出妥协。

特朗普两次对华加征10%关税后中国均进行不对等关税反制,自2025年2月以来,美国政府以芬太尼问题等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并于2月27日宣布,3月4日额外追加10%关税,累计税率升至20%。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等加征10%关税。

3月4日,中方进一步扩大反制范围,新增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加征15%关税,并将部分商品关税生效时间延至3月10日。除关税反制外,中国未对特朗普政策诉求做出妥协。商务部等部门表态“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美方以芬太尼为由加征关税是“‘甩锅推责’、一错再错”,并未就特朗普关切做出明确妥协。3月22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体现我国对外国制裁保持较强战略定力。

二是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在内的其他主要经济体态度均倾向于软化。

加拿大方面,1月20日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加拿大积极回应特朗普政策诉求,于1月29日做出回应打击芬太尼,2月3日任命芬太尼负责人负责禁毒,将墨西哥贩毒集团列为恐怖组织,同日特朗普推迟关税威胁。3月特朗普加征钢铁、铝关税后两国有对等报复,但保持领导人沟通,3月28日加拿大新总理卡尼还与特朗普约定4月28日加拿大大选后立即开始全面的经济和安全谈判。

墨西哥方面,总理辛鲍姆未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强调“保持冷静的头脑”,同时积极回应特朗普政策诉求推进谈判,例如2月3日派兵强化边境,2月28日考虑对华加征关税配合美国等。

欧盟方面,3月12日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但强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4月1日冯德莱恩称准备好了报复措施,但“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

三是在当前保持战略定力的背景下,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关键节点还在于两国元首会谈。

3月22日、23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访华认为两国元首会面将在今年年底前举行。就当前全球重要会议安排来看,年底前可能的会面窗口包括9月9日美国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11月22日南非召开的G20领导人峰会、以及可能在11月初召开的APEC领导人峰会。

我国未来预计加大政策对冲

本轮对华加征关税落地,且生效较快基本关闭“抢出口”的窗口,预计对我国基本面存在扰动。预计未来我国通过以下方式予以应对:

一是汇率双向波动空间加大;

二是存在增发特别国债可能,重点用于两新和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三是4月可能降准应对。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编辑/ric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对等关税 中美贸易 关税壁垒 贸易逆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