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4月03日
上海市区次新房到底有多稀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市区次新房市场供应分化,改善客群选择受限。新房价格高、积分要求高,次新房总量少且分布不均,价格领涨,其稀缺原因包括土地供应、产品限制等。

市区次新房定义为房龄20年以内且为商品房,挂牌量少,占比约3%。

市区次新房在房价上领涨,成交量上升,业主心态好,去化周期缩短。

市区次新房稀缺原因包括土地供应端要求严格,产品端有容积率、户型限制等。

改善客群对市区次新房要求高,且年轻客群导入,致市区改善房源不够用。

在这个成交异常火热的3月,上海一二手房的数据都在飙升。让人意外的是,有一类改善客群却犯了难。

听一个朋友吐槽,自己就想买个市区好点的次新房。结果问了一圈中介,都说没什么小区好推荐的,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

图源:真叫卢俊

再问他为什么不考虑看看新房,原来这几年中环内的新盘有限,所需的积分相当高,动辄七八十分起步。

即便交付后,也因为“限售”没办法流通交易。更别提自打取消“限价”之后,上海新房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单价变高、面积变大,意味着总价更高,内环内新房套均总价差不多超过3000万,中环也要2000万左右。

对于这些想在市区买新房的人来说,上车门槛大涨。

部分新房项目分布和预计价格示意图,仅供参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哪怕手握千万预算,其实选择余地并不多,不禁感叹,2025年想在市区买一套性价比较高的房子,也没有那么容易。

01

市区竟然都快没什么次新房了

先解释一下是怎么定义次新房的,主要是两个标签:房龄20年以内,还必须是商品房。

目前市场上究竟有多少次新房,先打开链家网做一个简单的筛选。加入房龄和商品房两个限定后,房源数展示的上限是100页、每页30套,也就是仅为3300套房。

图源:链家网

按照现在链家全网约10万多套的挂牌总量,这个次新挂牌量是真的少,占比也就3%左右。

而据兔博士统计,2021年到2024年,次新房平均每年供应量在9.6+万套。

乍一听是不是感觉还挺多的,但其实大部分都在中环外,差不多每100套仅有20套左右在中环以内。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这样算下来,每年只有2万套左右的次新房在中内环和内环内。对比二手房平均每年25.5+万套的供应总量,占比还不到8%,也比每年超过6.4万套的新房供应量要少得多。

二来也主要集中在刚需总价位段,近几年成交的次新房里,只有不到10%的总价在1000万以上,勉强算得上是准改善。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再看这些市区次新房,主要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在链家网又加入对部分市区的板块区域,还有总价的两大限定条件。

数据手动整理自链家网,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黄浦、静安、徐汇还有虹口,四个区所有的次新房加起来也只有3055套,其中1000万以上的总套数不足1900套。

数据手动整理自链家网,仅供参考

像杨浦五角场这样的老牌中环板块,挂牌价在1000万以上的次新房,目前连30套都没有,就这还有不少是联排和独栋。

显著感觉到,满足这些多条件次新房的房源确实不多,这就是上海目前楼市的格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应分化。二手老破小和新房供应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市区次新房的总量相较而言就极速萎缩。

从开头提到的改善客群的需求出发,他们如果又要房龄新、又想总价在1000万以上、还要最好在市区。就必须要做好在100套房子里挑1套的准备。

02

就连在房价上,也是市区次新房领涨

每轮成交量价涨幅里总有领涨全市的板块、领涨板块的小区、领涨小区的户型,尤其是每个板块的品质次新,都基本具备领涨和抗跌的双重属性。

中介同样称,“每次上海楼市上涨,涨得最厉害的就是中环以内的次新房”。

有的中环像大宁甚至比内环竞争还激烈,以挂牌价为例,多个市区热门板块的次新房挂牌均价,都比整个板块要高出一截。

数据整理自链家,仅供参考

通过翻阅链家网上的市区次新挂牌,也能看到各个房源的卖点并不相同。

有卖家强调自带地下室和花园,有的是景观、学区、车位、会所,还有的突出了最近热门的3米以上层高。

图源链家

落到成交方面,今年以来大宁金茂府和静安府成交均价,同比去年涨了2.5%到4%不等,真如两个次新盘也吃到了板块提振的红利,成交均价比去年涨了1%左右。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大棋在魔都

议价空间逐渐收窄,从侧面印证这些次新房的业主心态比较好。因为他们知道中环内的好房子一房难求,很多好房子并不会轻易拿出来卖,在和买家博弈的过程中处于一个较为强势的位置。

此外,市区次新的去化周期也在随之缩短。现在拿出来卖的次新房,去除掉低楼层有硬伤,还有极少数业主急用钱甩卖的,真出一套高品质的房源很容易快速成交。

数据来源:大棋在魔都

不少次新房的成交量在去年有明显抬头,大宁金茂府、复地新都国际、士林华苑、老西门新苑等小区,光2024年一年,就卖了有2022年和2023年的成交量之和,甚至还多。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即便是在当下上海楼市回暖,也是市区次新房的表现更为突出。受去年年底的税费政策影响,144平以上的房源带看和成交有显著提振。

图源:真叫卢俊

我们在踩盘过程中,还发现很多次新房就和新房一街之隔,但是新房的总价和积分属实把很多改善客户挡在门外。

对二套置换群体来说,如果近5年买过房,那么基础分只有30分,就算社保接近满分,也就50分上下。

像黄浦老西门板块的公馆77,斜对着就是中海顺昌玖里,去年一期的单价高达17.2万/平,最低的总价也要2098万一套,最贵的更是接近7000万。

大宁金茂府更是正对着静安天悦,后者四次开盘积分从77到83分不等。两者的配套完全共享,到商圈、学校、公园,以及地铁站都是一样的距离。

在价格和积分不断攀升的新房,和“所见即所得”的品质次新之间,这类千万预算的改善置换客群正在用脚投票,更多开始选择后者。

03

为什么市区次新房这么稀缺

这个问题和之前我们写为什么市区洋房这么稀缺,较为类似。

一是因为2000年以后土地供应端的要求严格。

分布上主要向五大新城等外环外倾斜,中环以内供应极度失衡,直到2024年,中环内的地块数量占比首次突破30%。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二是从产品端出发,对每个小区的容积率、户型也有很多限制。

自2006年上海出台了7090政策,新房也就基本进入了小户型时代。结合近年的成交数据来看,144平以上房源在全市成交中大概占比只有5%。

因此,改善客群想买住宅属性大平层的难度还在继续上升。

更何况这类千万预算的改善客群,起步着实不算低,也是楼市购房群体中活跃的主力军。他们买过一次甚至更多次房,经验丰富,对房子理所应当有更高的要求,本来就更挑,希望在自住的同时兼顾到投资的属性,最好能跑赢大盘,未来还有继续置换的打算。

在挑房子的时候既要看地段,选择未来有上升空间的板块,也更认绿城、仁恒为代表的品牌房企。

图源:真叫卢俊

最后还看一个区域内标杆产品,偏好较新房龄和较好的户型。

这样的房源注定是稀缺的,也都数得上名的,毕竟能在户型、公区还有物业等多个纬度完全碾压老破小。

既兼顾了公区适宜的尺度,也实现了相对舒适的室内空间,还有一定的圈层价值,给中产业主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居住体验。

图源:真叫卢俊

与此同时,还有年轻的客群正在源源不断地导入。

近两年上海落户政策持续放松,吸引了更多留学生定居上海,2022年和2023年两年都突破3万人大关。

加上部分家庭资产的帮助,有购房资格的人在变多,部分购房者也变得更有钱了。

最终结果就是,市区的改善房源不论是新房还是次新,开始不够用了。

04

生意场上人们常说,“嫌货才是买货人”。手握重金的改善客群买房越发挑剔,“既要又要”也是有理由的。

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自住属性优先于投资属性,大家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还是具有一定的共识。

这些房龄更新、服务更好的次新小区,稀缺的只会更稀缺,它们在市场上受到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溢价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当然,这样的溢价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产生的,也意味着接下来老小区和次新房的价格差还会继续拉大,购房者也要从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板块和房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作者:远山,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上海市区 次新房 楼市现状 改善客群 房源稀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