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初学者 04月03日 13:01
还有名额!这所学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意向填报开始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调剂意向填报已开始,调剂系统将于4月8日正式开放。该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多个二级学科,并在智能网络、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等领域开展研究。学院拥有丰富的科研平台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率高,并提供丰厚的奖助学金。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报名。

📢 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调剂意向填报已于3月28日启动,4月8日调剂系统正式开放,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可进行填报。

🎓 该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研究领域涵盖智能网络、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等。

🏢 学院具备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优青、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硕士生导师数量充足,师生比合理。

💰 学院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助学金,文科类研究生每年可获得奖助学金不少于16500元,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8000元。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广阔。

2025-04-02 11:02 浙江

快来报名吧~


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意向填报开始啦!


3月28日开始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可以在调剂意向系统填报,4月8日调剂系统正式开放,填报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yztj/

学科概况

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0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是温州大学最早获批建设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前50%(C+,第132位),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科排名全国前32%(第91位),省内排名并列第5位。2021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ESI全球1%。2023年5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进入全国第57位、省内第3位。泰晤士发布202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B+。

本学位点下设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展研究的领域包括:视频图像处理、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智慧医疗诊断、智能网络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研究生166人,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8:1。硕士生导师60人,研究生导师生师比2.8:1。专任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33人,博士56人(占65.12%)。

学位点拥有国家优青、国家万人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省教学名师、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省“千人计划”等各类人才和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人才团队。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厅局级企业横向课题5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到账总计达2000万元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国际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国际知名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作品150余件。

拥有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分实验室、温州市数字经济研究院、温州市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温州市智能影像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介绍

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硕士学科研究方向。接收调剂专业及要求如下:

注:具体调剂要求以研招网调剂系统设置为准

1

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智能网络、网络空间安全、无线感知、分布式网络与云计算、复杂系统模拟。

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理论、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服务计算等。

3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医学图像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及可视化技术。

3、学科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教学科研平台11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以上教学平台2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1个。主要教学科研平台介绍如下:

1

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

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

浙江省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包括“智能感知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和“安全应急预警技术”三个研究中心,具有十万元以上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5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使用面积3320平方米。

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国家优青张笑钦教授领衔,现有固定人员55人,全部为高级职称或者博士。研究队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优青、洪堡学者、国万人才、省千人、省万人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1人次,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为研发骨干的高水准研发队伍。

实验室立足于满足浙江省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公共民生安全应急领域中的视频图像、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理解,并将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主要包括,智能感知技术:基于稀疏表示的异常事件检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事件预测; 基于域迁移学习的小样本目标检测;基于智能感知的安全监测技术;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综合安全监测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基于大数据智能优化计算的安全 应急分析技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综合航运安全应急技术;5G 技术 下的交通安全应急智能优化计算技术;群智能优化技术;计算集群上 的大规模复杂分布式计算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的矩阵重构、分解与快 速迭代计算技术。安全应急预警技术:研究对安全事件感知与应急预警,构建突发事件处置的实时/时变信息预测模型,同时兼顾时空特征,从而达到更为精准的获取安全特征的目的,用于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路径规划和疏散等决策。

自2021年底认定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项,科研合同经费总计31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多篇。实验室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发明专利授权6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转件著作权79项,转让实施22项,出版著作2部。

实验室与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研究合作,并和一批省内外高科技企业建立了深度的产业化合作。

2

浙江省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

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科

研平台)

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以ESI排名全球前1%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支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监控视频图像应用技术、智能优化和计算技术、医学影像应用技术。应用在多运动目标跟踪、交通违章行为的视觉特征描述及理解、运动目标的快速在线分类、机器人多摄像头图像融合与目标识别等。基地依托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科研平台,基地背靠韩国全南大学-温州大学合作实验室等国家合作平台。拥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与哈佛大学、天普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MSC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欧洲)等十多所国际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与韩国全南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近年来该基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余人,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才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其他各类人才30余人。

3

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

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网络工程专业,服务于本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类实践教学,和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与教师培训,并辐射至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基于软件仿真、硬件虚拟以及私有云等技术构建,提供与真实实验环境相比具有高度可比性与仿真性的实验操作与运行环境,实现实体与虚拟实验之间的优势互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300项以上的实验教学案例与教学资源,能够容纳100人同时在线进行实验学习与操作。

4

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省级教学平台)

温州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2010年获得“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2019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与智能分中心、人工智能应用与开发分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分中心。中心现有设备2173台(套),资产达1667万元。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建设了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良好实验与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了对校内学生培养的强有力支撑,并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

浙南(温州)数字经济产教融

合联盟(省级产教融合平台)

学院2020年获批“浙南(温州)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建设单位,由温州大学牵头,由在温院校温州商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温州技师学院、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字经济的骨干企业温州市软件协会、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心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帝杰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索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依托温州优势集群产业,按照“产教合作、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共同筹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温州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培养人才。

师资队伍

学位点拥有国家优青、国家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省教学名师、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省“千人计划”等各类人才和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人才团队。硕士生导师详见填报系统网址:https://ai.wzu.edu.cn/zsjy/yjszs/dsjs.htm 

硕士点负责人

陈慧灵,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温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高层次拔尖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成绩突出个人。长期致力于数据挖掘、智能计算方法研究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温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课题,开发出多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交付使用。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Guide2Research 机构认定的中国计算机领域前 200 强科学家榜单。近 年 来 , 以 第 一 作 者 / 通 讯 作 者 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等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10 余篇入选 ESI高被引论文,5 篇入选 ESI 热点论文。当前 H 指数为 99,论文被引数近 4 万余次,2 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榜单。受邀担任多个国际 SCI 杂志编委。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1

人才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并了解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较深的学术修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新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项目开发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2

毕业生就业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所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毕业生进入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内外大学,或者到985、211高校继续深造。近年累计毕业学生210多名,2023年就业率100%,升博率11.4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培养的硕士生综合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多数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3

研究生奖助体系

学费:

1.全日制:8000元/生.年

2.非全日制:3万/生,学费在新生入学时一次性收取.

奖励政策: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奖助政策:新入学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文科类研究生每年可获得奖助学金不少于16500元,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8000元。每年获得奖助学金最高的可达47000元。奖助政策包括奖助体系、科研创新奖励和国内外交流资助。具体奖励(资助)额度和获奖(资助)详情请见下方填报系统网址:

https://yjsb.wzu.edu.cn/zsw/jzxj.htm

研究生招生热线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邮政编码:325035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

0577-86599553    18957782712

E-mail:jsjzs@wzu.edu.cn

网址:http://ai.wzu.edu.cn

  - END -  

编辑:程思瑾

初审:胡健成 谢卓澎 孙佳炜

终审:刘  凯 张璐瑶

微信号 | WZU-CS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温州大学 计算机 调剂 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