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4月03日 12:04
人口增长第一城,易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增长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贵阳作为代表,人口增长显著,超越了东部城市。文章分析了中西部省会崛起的原因,包括国家战略、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强调了强省会战略对稳定人口、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强省会模式在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意义。

📈 贵阳人口增长领跑,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态势明显:贵阳人口增量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位列第一,超过广深杭等东部城市。这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省会城市,正在吸引更多人口流入,改变了过去人口流动的趋势。

🚄 中西部省会“逆袭”的背后: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的共同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完善,缩小了东西部差距。同时,“国内大循环”战略加速了产业转移,使得人口加速回流。

🏘️ 强省会成为中西部人口“护城河”:在人口增长的城市中,省会城市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省会城市不仅留住了本省的劳动力人口,还对外参与人才争夺战。 强省会战略对稳定全省人口,促进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强省会,正在虹吸人口。

人口增长第一城,又落在了中西部。

日前,贵阳发布统计公报,2024年常住人口660.25万人,增加19.96万人,在已公布数据城市中位列第一。

贵阳人口增量,不仅力压同在西部的成渝,而且超过广深杭——深圳增长19.94万、广州15.1万、杭州10.2万人。

作为贵州省会,贵阳的存在感似乎不高,GDP总量离万亿大关依旧遥远,经济位次排在50名开外。

但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省会,人口已连续4年增长超过10万人,且多数来自外地人口的净流入。

要知道,贵阳只有600多万人,约为深圳的1/3强,不到成都的30%,只有重庆的1/5,但人口增量逼近20万,增幅之高可见一斑。

虽说普通年份的常住人口,经由抽样调查统计推算而来,存在一定误差,但能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足以说明增长的成色。

由于部分城市人口数据尚未公布,贵阳能否坐稳第一城不得而知。

但考虑到东部重点城市相关数据基本都已披露,这意味着人口增长第一城,终究还是中西部强省会的对决。

众所周知,过去10多年来,人口增长冠军,一直为广深杭所霸榜。

如今,风水轮流转,中西部强省会的虹吸效应开始发力。

2021年至今,人口增长第一城全部花落中西部省会:

2021年是武汉,2022年是长沙,2023年是合肥,2024年同样会在中西部省会中产生。

从东部经济强市到中西部强省会,这是前所未有的区域大洗牌,也是中西部地区新的机遇所在。

中西部省会,人口为何“逆袭”?

改革开放之后,“孔雀东南飞”一直都是人口流动的主旋律。

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是最大受益者,广东能跃居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就得益于此。

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陆续上马,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等大基建突飞猛进,东西差距随之而收缩,一众强省会崛起,逐鹿区域竞争。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20多个万亿GDP城市中,中西部已占据三分之一,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在列。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循环”战略横空出世,“国家战略腹地”的概念不胫而走,中西部产业转移更呈现加速之势,人口随之加速回流。

同样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共有18个千万人口大市,省会占了一半,而中西部城市占了7席,包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

随着人口持续回流,中西部强省会的人口能级也在不断跃升。

成都人口逼近北京,挑战第三城之位;武汉超过天津,西安、郑州力压苏州,而合肥赶超南京、宁波。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受经济全球化逆流、全球产业迁移和内陆产业梯度转移的双重牵引,对劳动力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一增一减之下,部分东部省份告别人口高增长模式,西部省份逐步出现人口净流入。

当然,这里的净流入,更多还是本省劳动力的回流,还远远谈不上对外地人口的吸引,但依旧是人口流动转向的重要标志。

这一趋势,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称之为:陆权复兴。

强省会,正在成为中西部的人口“护城河”。

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7个城市里,6个为省会,其他4个位于中西部地区:贵阳、合肥、长沙、南昌。

有意思的是,这些省会所在的省份,人口多数都出现负增长,只有省会还能保持高增长。

贵阳所在的贵州省,虽然自然增长率领跑于全国,但2024年总人口还是减少5万人,而省会却大增19.96万人。

南昌所在的江西省,自然人口负增长与人口流失联袂而至,导致总人口减少13万人,省会却大增10.22万人。

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常住人口连续3年下降,合计减少83万人,但省会长沙过去3年合计增加27.4万人。

不只是这些省会,武汉之于武汉、郑州之于河南、兰州之于甘肃,都是如此。

不只是今年,过去几年都是如此,省会人口的高增长与全省人口的负增长,同时出现。

这意味着,强省会正在成为中西部省份的人口“蓄水池”和“护城河”。

对内留住本省的劳动力人口,对外代表全省参与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

哪些地方更需要强省会?

有没有想象,人口高增长的省会城市,几乎都曾高调喊出“强省会”战略。

早在2021年,贵州就出台文件,支持贵阳打造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大的中心城市、生态性强的功能城市、幸福感足的宜业城市。

同一时期,湖南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求完善省会功能,持续增强长沙的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

江西更进一步,将南昌摆在了“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的高度,将“做优做强省会城市”,视为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徽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强省会”,作为副中心的芜湖直接表态“一城独大不是春”,但安徽官方也明确强调“支持合肥发展就是带动全省发展”。

可见,虽然强省会战略普遍面临争议,多中心模式成为发展主流,但许多地方依旧或直接或间接将“强省会”作为发展的圭臬。

正如我在《最“弱”省会,绷不住了》一文所说的:强省份需要多中心,弱省份需要强省会。

中西部地区,如果没有强省会托底,人口外流的压力只会有增无减;资源一旦过度分散,很容易沦为一盘散沙。

可以设想,四川如果没有成都,安徽如果没有合肥,湖北如果没有武汉,河南如果没有郑州,人口流失的局面恐怕只会更加糟糕。

万事都要迈出第一步,先通过强省会守住全省人口的基本盘,再想着如何争抢省外的高学历人才,才是务实之道。

不管强省会战略如何演变,省会托底全省的局面只会有增无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强省会 人口流动 中西部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