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本报记者 周思同
您出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动荡与战乱之中走完了坎坷的求学路。年少的您目睹了列强沿海岸侵入中华大地的模样,于是爱国的种子在您心中发芽。
1958年,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您被列入研发人员候选名单当中。
面对这项长期保密工作,您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自此30年,您就如同您所研发的潜艇一般,深深埋在水下,默默为国付出,再无人知您姓名。
在核潜艇研发初期,国家科研力量薄弱,科研设施与理论一片空白。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算数据;没有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
在您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奋斗下,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破。1970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从此有了护国的“水下堡垒”。
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后,您继续带领大家在研发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让我国核潜艇领域越“潜”越深远。
1988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您冒着生命危险,参与“091”型“404”号核潜艇的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首个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当试验艇浮出水面的时刻,众人欢呼,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
退休之后,您仍旧活跃在教育界,将毕生所学传授给青年科研人员。您说,要当好“啦啦队长”,让年轻人放手去干。在您门下,走出了多名院士、首席技术专家和总设计师,继续我国核潜艇的深潜之路。
2025年2月6日,是您与世长辞的日子。此前,每一次家人来病房探望,您都要他们唱歌给您听,而您最喜欢听的歌是《送别》。但在您离开的那天,没有人再唱起那首歌,因为您的名字将永存于我们心中,您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