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4月03日 02:37
[清明特刊] 深潜无声护国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缅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讲述了他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黄旭华院士出生于战乱年代,怀着爱国之心投身核潜艇研制,隐姓埋名三十年,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不仅参与深潜试验,还退休后继续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 黄旭华院士出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战年代,目睹列强侵略,爱国种子萌芽。195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隐姓埋名。

💡 在核潜艇研发初期,国家科研力量薄弱,黄旭华院士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他们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没有图纸就边设计边施工,最终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 1970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拥有了护国的“水下堡垒”。黄旭华院士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使我国核潜艇领域持续发展。

👨‍🔬 1988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黄旭华院士亲自参与深潜试验,创造了世界纪录。退休后,他仍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青年科研人员,传承核潜艇精神。

——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本报记者 周思同

    您出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动荡与战乱之中走完了坎坷的求学路。年少的您目睹了列强沿海岸侵入中华大地的模样,于是爱国的种子在您心中发芽。

    1958年,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您被列入研发人员候选名单当中。

    面对这项长期保密工作,您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自此30年,您就如同您所研发的潜艇一般,深深埋在水下,默默为国付出,再无人知您姓名。

    在核潜艇研发初期,国家科研力量薄弱,科研设施与理论一片空白。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算数据;没有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

    在您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奋斗下,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破。1970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从此有了护国的“水下堡垒”。

    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后,您继续带领大家在研发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让我国核潜艇领域越“潜”越深远。

    1988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您冒着生命危险,参与“091”型“404”号核潜艇的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首个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当试验艇浮出水面的时刻,众人欢呼,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

    退休之后,您仍旧活跃在教育界,将毕生所学传授给青年科研人员。您说,要当好“啦啦队长”,让年轻人放手去干。在您门下,走出了多名院士、首席技术专家和总设计师,继续我国核潜艇的深潜之路。

    2025年2月6日,是您与世长辞的日子。此前,每一次家人来病房探望,您都要他们唱歌给您听,而您最喜欢听的歌是《送别》。但在您离开的那天,没有人再唱起那首歌,因为您的名字将永存于我们心中,您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黄旭华 核潜艇 爱国 深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