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History of Intelligence》
从进化论的视角串了遍人类智能发展的五层突破。这些突破并非孤立存在,而像是层层递进,才有了人类独特的心智能力
1. 对称生物的导航能力
第一层突破来自海洋中最早的左右对称动物。其对称体型与原始神经系统具备了主动转向的能力,通过感知环境定向移动,而非被动随波逐流,这是导航与目标导向行为的起点,也是一切复杂智能的基础。
2. 脊椎动物的强化学习能力
第二层突破发生在脊椎动物祖先中。强化学习的机制使这些早期生物能从奖惩中获得下一步行为的策略(捕食或避险)。这不仅是AI中“强化学习”的生物原型,也驱动动物在复杂生态中动态决策。
3. 哺乳动物的模拟与预演
第三层突破是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出“模拟”能力,通过想象不同行为的结果来规划最优路径。例如,老鼠能在脑海预演迷宫路线,人类则借此预判未来。这种能力依赖新皮质与海马体的协作,显然当下的 AI 是不具备构建类似的“世界模型”的。
4. 灵长类生物的读心术
第四层突破属于灵长类。后来的古猿能够推测同类的意图与信念,因此协作与竞争就迈入了新维度。书中以“猴子使用工具”为例,说明社会智能如何驱动文化传递。当前的AI虽能生成各自内容,却理解不了他人心理,也正是ChatGPT无法成为“Rosie”的核心原因。
5. 人类文明的语言
最终的突破由几万年前的智人完成。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通过抽象符号的内化重组了思维本身。人脑通过语法结构、隐喻与叙事,构建出虚构概念(如国家、货币),使知识跨越时空代际传递。AI虽能生成文本,但缺乏对符号的具身体验与意图,导致其难以真正“理解”人类语境。
每层突破既不完美也非终点,一层叠一层,上一层为下一层的创新提供跳板。我想作者之所以突出人类智能的特殊性,并非为了证明优越,而是为了让从业者更清醒地设计未来的人工心智,同时重新认知人类思维的生物本质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