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作者在公交车上的所思所感,追忆了2017年在武汉学习钢琴的经历。作者回忆了与朋友敬淇的友谊,以及学习莫扎特钢琴曲的细节。文章重点讲述了作者对莫扎特奏鸣曲情绪的独特理解,以及与钢琴老师的互动。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音乐的热爱,引发了对记忆和情感的思考。
🚌 作者在公交车上回忆起2017年在武汉坐公交车的情景,联想到当时与朋友敬淇一起去上钢琴课的经历,以及彼此深厚的友谊。
🎵 作者将耳机的音乐切换到当时学习的莫扎特钢琴曲,这首曲子是作者钢琴学习的回忆载体,也是情感的寄托。
🤔 作者回忆起与钢琴老师孟老师的对话,孟老师问及曲子的情绪,作者回答“忧伤”,而孟老师指出这首曲子是欢快的,突显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 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如果回到17年,她会选择“忧伤”的曲子,这反映了她对音乐情感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悟。
2025-03-22 21:20 四川
很久没有坐公交车,不知道为什么。一坐公交车就想到17年在武汉坐公交车去上钢琴课的场景。我记得第一次去是和敬淇一起去的,敬淇东北女孩儿,那时我总爱开玩笑说她是四平一姐。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虽联系不多,可我每次人生遇到重大转折时,总会和她通很长的电话。
想到这儿,我把耳机的音乐切换成当时学的莫扎特的钢琴曲,当然每次练就觉得无聊,没成想后来他的奏鸣曲成了我的最爱。我记得学琴的一个画面,那是我刚练那首曲子时,孟老师问我:“你觉得这首曲子是什么情绪。”。我不知道,我说:“忧伤”(这似乎是艺术的一个标准答案)。孟老师笑了,他说莫扎特的奏鸣曲多半都忧伤,唯独这一首是欢快的。“你的感受还挺特别”。
后来这个画面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如果现在回到17年。我要说:不,老师,给我来首忧伤的吧!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