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02日 16:46
关于年轻人购买iphone苹果手机的一些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群体中苹果手机的消费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反应。作者通过自我剖析,揭示了“厌恶”情绪背后的自卑与优越感,强调在看待事物时应抛开个人情感,保持客观。文章指出,消费应基于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而非追求身份象征。作者认为,真正的富足应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鼓励读者理性消费,关注物品的内在价值,而非其附加的“优越效应”。

📱作者观察到班上女生普遍使用苹果手机,引发了最初的“厌恶”情绪,继而开始自我剖析。

💰作者承认自己因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购买iPhone,但认为不应因此产生自卑感,而应客观认识自身经济状况。

🌟作者指出,购买iPhone可能受到优越感驱使,而真正物质和精神富足的人通常不会在意物质带来的身份象征。

💡作者举例说明,即使有足够的预算,也应优先考虑满足自身实际需求,如购买衣物、食物或旅行,而非盲目追求iPhone。

🎯作者总结,购买物品的动机应基于其内在价值,而非其所带来的“优越效应”,以此警醒自己理性消费。

今天,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大多数女生人手拥有一部苹果手机,具体什么型号我分不清楚。当我看到她们用iphone和ipad的时候,第一个很直观的感受竟然是“厌恶”,而在经过自我的剖析之后,才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心理产生的原因,并为之庆幸,可以在之后遇到此类问题督促自己,让自己更加清醒客观的对待问题。

我认为,在看待一个事物之前,需要做到客观的前提条件是抛开自己相关的“自卑”,“优越”的一切感受,否则我们会“失焦”,即无法关注到事情本身应该聚集的焦点反而去关注细枝末节。

如所谓iphone手机议题

首先,我身为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并没有任何经济能力,仍然属于并未步入社会,由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而生存的阶级。

我自问,在我家买一个手机的预算就在2-4k之间,我只能在这个区间尽我所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需要的以及性价比最高的。我本身就是买不起iphone的,但买不起iphone又怎样呢?自己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而产生自卑感,或者说沉浸于中。而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客观条件并告诉自己,家里的经济实力有限,自己亟需努力去买iphone手机。好,这个心理一旦产生,我又有了反思的契机,显然,问题在于为什么一定要买iphone手机。这是所谓的优越感在悄然作怪。想象一下,真正物质富裕和精神同样富裕的人,我认为应该是大概率无需在意这种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来证明自己所谓的阶级优越感。

举个例子,在我刚上大学时给我10k,我并没有买iphone手机的实在需求,而我完全可以通过买一部够用的手机省下来的钱足以让自己买喜欢的衣服,爱吃的食物,和去几个城市旅行。

所以,如若我以后强迫自己购买自己力不所能及之物,便有了可以提醒自己的例子——购买物品的动机在于其内在而非其标签,或者其带来的“优越效应”!共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消费观 苹果手机 大学生 理性消费 优越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