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一场超高规格的会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40多位全球工商界的大佬齐聚一堂,从媒体公布的名单里可以看到,有美国联邦快递的总裁、德国奔驰董事会的主席、法国赛诺菲的集团CEO等等世界顶级的企业家和我们的高层汇聚一堂。
从新闻画面里可以发现,这场会晤的座位安排也是很有讲究,左边第一顺位的是三星会长李在镕,桌子最右边的是丰田的会长丰田章男(不在画面中),正对面则是会上需要挨个发言的各国产业巨头。
这场会晤,最后有七位企业家代表现场发言,这七位发言人,来自七个不同国家,正好代表着物流、汽车、制药、金融、机械、半导体和能源七个行业,也对外释放了中国将持续开放的信息。
这次的各国商业大咖共聚北京,具体有什么安排?发言的企业有啥特点?这次的会晤暗含着哪些深意?
库克没上桌,药企到得齐
其实在整个三月,全球的高管就密集在中国进行各种访问。3月23日,西门子、苹果、三星、宝马、奔驰、汇丰等80多家外资企业的高管参加了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有意思的是,苹果CEO库克在中国转了一圈,参加了高层论坛,但没有出席这次会议现场。
之后才是3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的这次会见。外资企业高管来访,其实是常有的事,但是像这样大规模地集中来访,并且是先会见商务部,然后接受最高层的接见,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有媒体盘点了发言的七个国外商业大佬的名单。
- 美国联邦快递集团总裁芮思博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法国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韩保罗 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 日本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 韩国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 沙特阿美总裁纳瑟尔
这些企业家来自不同国家,所在的业务也覆盖了不同的领域,有国际物流企业、汽车制造商、生物医药企业、半导体制造企业等。
一个值得观察的细节是,全世界TOP10的药企来了三家。首先发言的赛诺菲集团就是一家法国的跨国药企,在中国前十大致死疾病中,赛诺菲的药品覆盖了七种。2024年12月,赛诺菲还投资了10亿欧元在北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
媒体披露的参会企业名单显示另外两家参会的企业是:辉瑞和阿斯利康。虽然没有安排辉瑞发言,但是辉瑞的股票在这次会见后,小涨了一波。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在中国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对这些国际药企产生了巨大影响。
就医药而言,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每个人都会切身地感受到其重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2024年底推出医保推出药物集采以后,业界和患者对于原研药的需求正在增加,这个时间点邀请世界性的药企大佬到场,显然会引发这家药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投入的想象。
美国企业缺席,关税重塑全球商业版图?
这次会晤还有一个看点,就是美国企业来了多少。央视的统计显示,这次参加会晤的企业,美国只有4家,欧洲15家,亚洲5家。这次的欧洲企业家的数量远超过美国,有分析解读,在懂王2.0的背景下,未来的中欧合作是一个大趋势,亚洲的相关产业整合也会加速。
有人还仔细分析了这次会议后的大合影,有沙特阿美的总裁,巴西淡水河谷的董事长,还有联邦快递的总裁,奔驰董事会的主席,赛诺菲的CEO,丰田的、三星的、宝马的董事会主席,黑石集团的董事长,这些都是产业资本的大佬,也都坐在前排。
一张合影似乎能解读出这些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几个投资大方向:交通物流、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和半导体。
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比如沙特、巴西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合作,未来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这次会晤,美国企业的减少,并不能解读为特殊对待美国企业。在之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苹果、波音、波士顿咨询等企业的高管一一亮相,海外媒体也用“美国高管齐聚北京”来报道这一活动。
这个时间点,一次性和这么多跨国企业高管密集会晤,其中的另一个原因也不言而喻,就是特朗普政府2.0所谓的新政,这些关税政策不仅让中国企业,也让全世界的跨国企业感到了不确定性。
比如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奔驰和宝马的汽车大部分还是在欧洲组装的。这就意味着,在出口给美国的汽车中,这些企业的选择只有降价牺牲利润,或者接受终端销售涨价降低竞争力,但是无论如此,企业都要牺牲一部分利润。彭博社预测,2026年宝马和保时捷的营业收益将因为关税的影响而减少1/4。
对于关税,美国企业也会遭遇同样的困境。比如这次参会的联邦快递,因为关税提升导致的全球物流需求下降而蒙受巨大的损失。随着特朗普在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上的反复,国内的两家跨境电商Temu和Shein都已经上线了第三方模式,未来势必会和美国国内快递公司加强合作,来规避各种变来变去的关税政策。联邦快递正在加快建设华南操作中心,前置一步布局,推动亚太区转运中心的智慧化升级。
未来,也不排除审时度势的美国企业会更多直接来中国企业发展。毕竟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投资和消费潜力大,无论哪个角度对跨国企业都有吸引力。
既要开大门也要开小门
和外企高管会晤,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会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要解决他们"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很多行业,很多外企进来了,但是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比如医疗、金融,很多领域对外企还是存在一定限制。那以后对部分领域会有很多政策,既然让你进来了,以后合法合规的事情就可以干,真正做到"准入也准盈"。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走出去,它们在所在国其实也是外企。高层在会上的发言也提到,中国有句古话:“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中国也一直强调出海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那么同样的要求给到在华的外国企业,也是非常应该的。
会谈里,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中国将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在现场用中文说:“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显见,外企对中国的发展还是存在信心的。
前不久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现在又有这次国际企业界的顶级会见,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华外企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据统计,外企在华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外企带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了巨大的进出口量。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江苏的昆山、太仓,就是因为外企的集中进入,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百强县。
此外,对于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代人来说,外企带来的变化应该更有体会。那个时期,外企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是个中国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样板,外企的进入也促进了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外企还带来了资本和技术,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最后,这次的会议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面对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全球资本想重新布局,中国市场依旧是他们的主战场,而中国也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
参考资料
1、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为什么是这7个人发言?直新闻
2、欧美企业高管齐聚北京,用实际行动反驳“脱钩论”,三里河
3、重磅会见举行,在人民大会堂发言的7人是谁,政知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星影,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