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兴起一股踏青挖“水晶”的热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天府新区、新都等地的山坡。然而,专家指出,这些所谓的“水晶”多为方解石,与水晶成分不同。同时,过度挖掘可能破坏植被和岩层结构,甚至涉及违法行为。文章提醒公众在参与此类活动时,应注意辨别真伪,保护环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近期,成都地区出现挖“水晶”热潮,引发市民关注。网友纷纷分享在天府新区、新都等地挖“水晶”的经历,并发布挖掘攻略。
🔬 专家指出,多数“水晶”为方解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晶的二氧化硅成分不同。地质爱好者进行了测试,证实了这一观点。
⚠️ 专家提醒,挖出的晶体本身无辐射,但若夹带其他矿物,可能存在辐射风险。此外,无节制挖掘可能破坏植被和岩层结构。
⚖️ 文章强调,个人在野外无节制挖掘可能涉嫌违法。呼吁公众在参与此类活动时,注意辨别,保护环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成都“打野”不仅有折耳根,还能挖“水晶”?近日,不少网友发帖,在天府新区、新都等地的山坡上都挖到了“水晶”,并将挖掘攻略发布在网上,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有地质爱好者将挖掘到的“水晶”带回家做了测试,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应该都是方解石。”他说,方解石外形跟水晶相似,但方解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晶则是二氧化硅。 3月27日,记者将网友测试视频和图片发给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针对大家关心的是否有辐射等问题,他表示,不管是方解石,还是水晶本身不含有放射性元素,但如果当中夹带了其他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如某些铀矿或钍矿),就可能存在辐射问题。 同时,他也提醒个人爱好者如果在野外无节制挖掘,也可能会破坏自然森林植被,影响区域岩层的稳定结构。 成都踏春挖“水晶”火了!紧急提醒:或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