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于3月31日举办,会上发布了19项重大成果,涵盖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大领域。这些成果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空间科学、类脑芯片、量子计算、运载火箭、6G原型系统、脑机系统、新型药物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果的发布,预示着中国科技创新在不同领域的持续突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包括:我国空间科学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以及“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和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
🏭 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成果有: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北汽福田液氢重卡以及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包括: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以及大冷量稀释制冷机“凌开一号”。
❤️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成果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国内首创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以及ARC生物耦合技术。
科技日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华凌)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举办,围绕“四个面向”发布了19项重大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有4项,分别是我国空间科学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成果有5项,分别为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北汽福田液氢重卡、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有5项,包括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大冷量稀释制冷机“凌开一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成果有5项,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国内首创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ARC生物耦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