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4月01日 01:36
浙江杭州一女子因资金周转问题,向银行贷款220万元,原本说好10年间随借随还,却在今年接到了银行的催款电话,称需要一年内还完这笔钱,女子想找原中介公司询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石女士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出问题,中介公司称可帮其获220万元贷款,她签居间服务合同并付服务费后贷款到账。后银行催她尽快还一年期贷款,她才知被骗,中介失联。她寻求媒体帮助,准备起诉股东,银行协商调整还款期限,此事引发关注

🧐石女士投资项目资金链断裂

💡中介提供看似划算贷款方案

😱贷款实际为一年期,中介失联

📞石女士寻求媒体帮助并准备起诉

🤝银行协商调整还款期限

石女士看着眼前人去楼空的办公室,愣在了原地,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

事情要从2024年说起,当时,石女士正在投资一个项目,但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资金,她的投资可能会血本无归。

正当她四处筹措资金的时候,一家中介公司找上了她,声称可以帮其获得一笔220万元的贷款。

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了一种看似非常划算的贷款方案,贷款期限长达十年,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贷款期间可以随借随还,没有额外的违约风险,审批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

这一方案对石女士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相比银行繁琐的审批流程和严格的贷款条件,中介提供的方案似乎更加灵活、便捷。

她经过简单考虑后,便决定通过这家中介公司办理贷款。

为了顺利办理贷款,石女士与中介公司签订了一份“居间服务合同”,支付了贷款金额2%的服务费,共计44000元。

很快,220万元贷款成功到账,一切看似非常顺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石女士按时偿还贷款,她始终以为自己与银行的贷款期限是十年。

可就在2025年初,她接到了银行的电话,要求她尽快还清全部贷款,否则将面临违约风险。

银行的催款电话让石女士感到措手不及,她一再向银行确认,自己签订的明明是十年期贷款,怎么会突然变成一年期?

银行方面却明确表示,石女士的贷款合同期限就是一年,并没有十年的约定。

这时,石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她立刻尝试联系当初办理贷款的中介公司,但发现对方的电话已经停机,公司也已经注销,所有工作人员都无法联系。

经过多方打听,石女士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她当初签订的合同只是一份“居间服务合同”,而不是正式的贷款合同。

所谓的“十年期贷款”只是中介口头承诺,实际她拿到的是一份银行的一年期贷款。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石女士决定寻求媒体的帮助。

她多次拨打各大新闻媒体的热线电话,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遭遇,希望能够引起关注。

经过多方尝试,她终于联系上了一名此前曾在该中介公司兼职的人员。

这名兼职人员告诉石女士,由于公司已经注销,直接起诉公司已经没有意义,但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公司的股东,要求他们承担责任。

这一建议给了石女士新的希望,她立即咨询律师,准备提起诉讼。

与此同时,石女士的遭遇通过社交媒体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

许多网友对她的经历表示同情,并纷纷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贷款中介的监管。

在舆论的推动下,银行方面也做出了回应。

经过协商,银行表示可以考虑调整石女士的还款期限,以缓解她的经济压力。

虽然最终方案仍需进一步商讨,但这一转机让石女士看到了希望。

此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类似经历,并呼吁加强金融监管,打击非法贷款中介。

相关法律专家也在媒体上发声,提醒公众在贷款时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避免落入类似的金融陷阱。

在办理贷款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贷款骗局。

金融交易涉及金额巨大,一旦被骗,后果往往难以挽回。

希望这个问题能早日被解决,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杜绝此类非法贷款中介的存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石女士 金融陷阱 贷款中介 银行 防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