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制备新型贵金属键合金线。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赵汉斌
磷化铟晶片智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了国内首次数字孪生技术与晶体合成环节的协同创新;高性能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昆明理工大学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疾病项目成果转化加快推进……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攻克了一批前沿科技难题。
记者日前从昆明市科技局了解到,魅力春城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科技资源,积极拓展国内外科技合作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正逐步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辐射中心。从构建“金砖+南亚东南亚”合作模式到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昆明以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构建“金砖+”合作模式
昆明,是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所在地。2022年以来,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持续完善机制建设,促进金砖国家深化技术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涌现。2023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就集中签约了23项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超过72亿元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合作潜力。
2024年,昆明成功承办了科技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及项目交流推进会,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贡献了更多成果。
“我们制定了《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致力于推动中国与金砖国家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昆明市科技局副局长陆佳说。目前,昆明已建成3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中柬珍贵树种繁育中心为中柬双方在树种繁育及保护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昆明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为例,实验室通过与国外机构开展合作,采用引进吸收、技术买断、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解决了贵金属高可靠封装材料、高性能电子浆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或瓶颈问题,促进了研发水平的提升。“我们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超低贵金属催化剂等5项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果转化,为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云南贵金属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昆明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不仅为国内外科研机构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还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昆明市科技局局长刀福东介绍,一座座充满活力的基地,吸引了大量国际科研人才和项目落地昆明,提升了昆明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影响力。
融入G60科创走廊
昆明正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过与上海等地的深度合作,推动沪滇协同创新。
2024年,昆明市与上海市松江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们正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刀福东说,目前,昆明已建成“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项目,预计2025年竣工投产,将为全球疫苗研发和生产提供新的动力。
此外,昆明还积极推动“飞地经济”模式,支持各县(市、区)探索运营科技飞地。昆明经开区在上海市普陀区建立了云南省首个科创飞地,实现了沪昆两地资源互补、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记者了解到,2024年,昆明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0.71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6.73亿元,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是昆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谱写好科技创新引领春城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章。”昆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杨文志说。
昆明,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不断拓宽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到构建“金砖+南亚东南亚”合作模式,昆明不仅打通了区域协同创新之路,更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辐射中心建设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