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人类最后的堡垒是文科?
最近著名投资人朱啸虎又有篇采访火了,主要原因是他说“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这无疑和正在风口的宇树机器人为首的行业唱对台戏。朱啸虎作为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性格直率且敢发声,只要敢发声风评当然就会有两极分化
关于他的投资决策暂且不谈,我更觉得有趣的是他关于AI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作为仍战斗在一线的一级投资人,接触的都是最前沿的信息和人才,我相信刨除偏见,他的思考但肯定是值得借鉴的
记者的提问是,“面对AI人类的最后堡垒是什么?”,他的意思我概括如下:
人类最后的堡垒可能真的是那些偏文科的更人性的东西
比如说对美的理解,你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写的文章AI味太浓了,DeepSeek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写的文字确实很优美、深刻,但是痕迹也很重,不管讲什么东西都很容易牵扯到量子力学、牵扯到哲学上去
所以以后大模型可能就真的像餐厅一样,算法都是公开的,算法的参数权重也是公开的,但是训练的语料没有公开,语料不一样,最后出来文字的味道风格也有差别
智能本身没什么差别就像食材,但是语言风格导致最后的结果有差别,就像对食材的料理方式,人在这里面能发挥的价值就是审美选择和审美把控
这是比较反常识的,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语言模型取代了文科,但实际上首先是码农没了,不是文科生没了
而且语言模型持续提升,也需要高质量的文字作为语料。大家为什么觉得DeepSeek写文字写得特别好,因为它的文学语料特别强,是找北大文科生打的标签
【AI未来可能只需要人类作为审美和价值观的把关人,这才是人类最后的堡垒】
以上。即便刨除上面的长远终局畅想,只看现在,你也会发现AI时代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精准提炼和描述自己需求的能力
我曾经分享过一个AI使用的洞察:现在的AI交互还是太少了。是指那种,在关键节点上主动向你索取更多的信息,以完善方案的那种交互
AI提供答案的准确性,建立在用户精准描述自己的需求的能力,并缩小 AI 作答的范围。这对于提问者来说就是一个考验。如果AI能反问索要信息,一定程度上补了提问者的短板
人类精准提出需求的能力,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能力,甚至很多人其实根本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朋友说,“一个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流程有时候甚至能启发提问者对原本的问题产生更新的思考角度。有时候我觉得甚至“确认”和“反问”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对于越来越智能的AI,回答问题不难,会提问才是技术活
最后,也许在计算机学会向人类提问之前,我们暂时不用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