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29日
退休的香港中产,「挤爆」深圳楼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近年来香港老年人北上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养老的现象。由于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有限的养老资源,许多香港老人选择前往内地,享受更低廉的物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更丰富的娱乐生活。文章也提到了这种趋势给深圳楼市带来的影响,以及年轻人提前规划养老的现象。

👴香港老人选择北上养老的主要原因是内地更低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与香港相比,深圳的租房、食品、娱乐等费用都明显较低,为老年人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

🏘️深圳、珠海、中山等地成为香港老人养老的热门选择。这些城市不仅物价低廉,还提供配套的养老院设施,如KTV、麻将室等,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和娱乐需求。

👵香港政府的“广东计划”为北上养老的香港老人提供了经济支持。通过高龄津贴和长者生活津贴,可以覆盖在广东的生活费用,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北上养老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医疗衔接问题和文化适应问题。尽管如此,许多香港老人通过组团养老、加入老乡会等方式来适应内地的生活。

文|小七 

编辑|章鱼

近几年,互联网上从不缺“香港赚钱深圳花”的消息。

香港人在深圳山姆排队抢购的新闻还没过去多久,港人北上的潮水有了新变动: 

香港人正在北上置业,挤爆深圳楼市。 

有数据显示,部分楼盘中中国香港购房者占比高达三成,并且深圳福田口岸附近的新盘中香港客户占比超过两成。 

这些香港买房客中活跃着许多银发族的身影,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养老。

北上养老的香港人过着最让打工人羡慕的生活,他们吃着粤菜讲着粤语,结伴打麻将、唱k,闲来无事就散步买菜……在中国生活节奏最快的城市之一,过着最松弛的晚年生活。 

以至于坊间开始流传起一个无法被验证的新传说: 

深圳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非大厂员工和科技新贵,而是北上养老的香港人。

香港老人,正在批量「北漂」 

84岁的香港老人何伯每个月有4000多元港府派发的生活金,用2000元在深圳租下了一室一厅。

要是在香港,2000块只能租一间6平方米左右的“㓥房”。 

前不久,去香港留学的内地生就因花2200元租到一间只能摆下一张床的loft惊呆网友。 

根据2025年2月的数据,若想在香港市中心租住一居室,平均每月要付房租1.6万港币,基础的生活开支则要接近9000港币,总生活费近2.5万港币。 

来到深圳的何伯每天晨起锻炼,然后到超市里买菜煲汤总花费只需30多元。 

跟香港相比,深圳的物价无疑是低廉的。 

香港卖到15元上下的纯净水,在深圳只需要2元一瓶; 

在香港,80元只够吃一顿午餐简餐,在深圳已经可以下馆子了; 

作为全广物价最高的城市,深圳的鸡蛋、蔬菜、肉类等食材价格依然比香港低50%-70%...... 

衣食住行便宜就算了,在深圳娱乐的花销也远远低于香港。 

仔细核算唱k、看电影等日常娱乐活动的成本,港深两地的价差甚至可以接近千元。 

根据数据库公司Numbeo的测算,在香港生活每月开支约为深圳的2.4倍。 

全球物价排行榜中,香港常年位居榜首,力压新加坡和纽约。一向以高物价闻名全网的上海甚至只能排到第12名,深圳的物价则险些跌出前20。 

饭后,闲来无事的何伯还会再找个茶餐厅,点个菠萝油和港式冻奶茶,日常坐一下午跟老友吹水。 

是的,他的老友也是来深圳养老的香港人。 

深圳养老院里,住着很多香港老人。 

香港没有养老金,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会有650港币的“饮茶钱”。 

公立养老院轮候时间很长,平均等待需要2-3年,很多人连去世都没能住上公立养老院。而许多私立养老院只能塞进那些昏暗拥挤的“大厦”里。 

博主@立哥的养老之路 曾探访过一个位于九龙何文田区的老牌养老院。 

它位于一个老旧的裙楼里,一层楼2000平米,就隔了144个床位。 

老人们只能住在人挤人的格子间里,每人只有2.5平米的空间,只够摆下一张床加一个床头柜。 

能附带衣柜、桌子和透气小窗户的隔间,在香港已经算是豪华单间了。 

这样的养老院,采光和通风都是奢侈。 

除了各自的床位,老人们的活动空间就只剩一个70平米的餐室。不吃饭时,用来看看电视或进行简单的运动。 

64岁的港人阿美曾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真没想到几十岁仍要过这样的生活,好像住监狱一样!” 

但就是这样狭小拥挤的私立养老院,一个床位均价也要2万港币/月。 

同样的价钱,要是搬到深圳,生活却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打动香港老人的除了养老院配套的KTV、麻将室、小花园等休闲娱乐空间,还有养老院房间的豪华装修。 

对香港老人来说,深圳养老院的装修质量堪比酒店,客厅配置有餐桌、沙发和电视,卫生间的细节处则充满了适老化的设计,不仅内部空间较大,满足轮椅通行,还有随处可见的扶手和防滑地砖,适宜老人生活。 

关键是,价格便宜。 

月付两三千元,就能得到不错的床位;预算提升到四五千元,就可以入住条件很好的单间。 

如果把月消费拉到1万元,则可以过上堪称豪华的养老院生活。而在香港,1万仅够在养老院租到半个狭小床位。 

更别提这个收费标准还是来自物价已经很高的深圳,如果选择珠海、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养老成本还可以更低。 

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底, 约53万名港人 常住 广东省, 其中约9万人为65岁及以上人士。 

根据在香港与大湾区从事房地产销售的李女士的观察: 

十多年前,为了赶上香港楼市的阳春,许多内地客人都想买港楼投资。 

但现在情况倒转,香港人开始扎堆到广东买房。 

“香港人想北上买楼,为的不是投资和子女,而是退休。” 

一位今年82岁的香港老人谭国源,退休后就搬到了购置的广州房产里生活。 

像谭国源一样北上买房的深圳老人还有很多。 

他们在房价相对低廉的中山、惠州、珠海等地,轻松实现了在香港难以企及的“千尺豪宅梦”。 

而香港的千尺豪宅, 约为90平方米。 

广东养老院为何挤满了香港人? 

根据2024年的数据,香港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163万人,占总人口的21.9%,在联合国的分类里已然属于“超老龄社会”的范畴。 

但港府资助的养老院宿舍数量极为不足,公屋数量也捉襟见肘。 

“香港挣钱广东花”,就成了一种双赢的选择。 

香港老人用更少的钱换取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政府也降低了开支,减轻了养老压力。 

2013年10月1日,香港正式推行了“广东计划”(全称为“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上的老人移居广东,每月可领取高龄津贴1135港元。 

2023年,“广东计划”进一步修订,每月提供1570港币的高龄津贴和4060港币的长者生活津贴,共约5600多港币。 

这笔钱,几乎可以完全覆盖一个老人在广东生活的全部费用。 

也就是说,精打细算一点,香港老人靠着这笔钱就可以在广东免费养老。 

根据港府统计的数据,香港老人前往广东养老的人数已达11万,占香港老年人口的7%。 

根据《文汇报》的调查,中山、深圳和广州成为最受香港老人青睐的养老目的地。 

深圳则交通便捷、临近香港方便家人探访; 

中山的养老居住环境宜人,节奏生活慢、物价指数也低,生活满意度高; 

广州因交通便利、居住空间舒适,以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成为热门选择。 

为了进一步缓解养老压力,港府还推出了“福建计划”和“海南计划”,鼓励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北上养老。 

但北上养老,也并非乌托邦。人上了年纪,难免会出现健康问题。 

香港为老人提供免费医疗,但就医记录却无法与内地衔接共享。 

许多香港老年人需要频繁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往返。当老年人进入半失能和失能状态时,就医就变得十分困难。 

虽然港府每年派发2000元的大陆医疗券,可供老人在广东合作的医疗机构使用,但对重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笔钱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而且香港老人一旦享受了广东计划的优惠政策和补贴金,在香港的公屋就需要交回政府或删除租约户籍,香港没退休金制度,再想回港就难以承受了。 

即便身体依旧硬朗,人到老年,移居也并非易事。 

刚六十岁的港人曾米高(Michael)移居到中山,就面临着“适应”的挑战,即使地理相近,饮食文化和气候上也接近,但两地的细微差异在琐碎生活的累积后,不适感逐渐增大。 

曾米高在中山社区认识了不少“北漂”的港人,据他的观察总结: 

“移民有三座大山──细艺(意即消遣活动)、朋友、支援”。 

闲坐无事、百无聊赖,是不少退休人士的苦恼,尤其是退休后移居到别处的人更甚。 

不过好在,许多北上养老的香港人,都是被亲朋好友“安利”组团到广东养老。 

现在在广东的养老院还有专门的香港老乡会,帮助香港老人尽快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候鸟式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有趣的是,搜索深圳/珠海/中山养老,你还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的身影。 

他们远远没有到退休年龄,却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  香港博主@香港小电 

养老这件事,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课题。 

在香港与大湾区从事房地产销售的李女士发现: 

几年前,在深圳买房的香港客户90%都是中老年人,但现在却有30%是年轻人,尤其是30至40岁、已在职场上打拼了10多年的职场人。他们的积蓄已经足够在香港付首期,但对香港楼市信心不足,又或想提早退休,便开始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地区安家。 

李女士接待过最年轻的客人甚至只有23岁。 

相比香港的高房价,对方觉得只要花50万不到的“碎银子”就能内地买房十分划算。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把“养老”提上日程,加入人生待办事项里。 

年过三十,开始规划养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边感慨社会变动实在是太快了,一边感慨自己像是一块被过度燃烧的耗材,很快就决定步入精神晚年。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降低物欲、存钱买房,养生、运动和锻炼身体,甚至提前物色养老地点。 

有人考察了小城市的生活和物价; 

有人盘算着包一块郊区的地自己生活; 

有人开始研究起了老家村头的老屋改造,还有人准备旅居做候鸟...... 

随着越来越多的养老方式在互联网传播扩散,养老的议题不再遥远而沉重。 

虽然每个人规划晚年的路径不同,香港老人的做法可以给我们颇多借鉴。年轻的时候打拼赚钱,年老的时候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政策,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一条利益最大化的路径。 

在这条路径里,“稳定”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迁徙,正在成为另一种可能。 

这些打拼了一生的香港人年老之后变成候鸟往返两地,也不过是希望在变动和迁徙中寻找更好的可能。 

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找到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周刊”(ID:phoenixweekly),作者:小七,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香港养老 北上养老 深圳养老 养老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