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90年代常用的磁带有录音和VHS两种。 录音磁带,存储容量为60分钟模拟声波形。假设磁带相当于16kbps的音频波形,每秒可以存2KB,60分钟磁带可以存7.2MB,是3.5英寸软盘的5倍。 VHS录像磁带,用信号理论(相似清晰度的无压缩视频大小)可估计每个录像带大约能存8GB数字数据。 当时每家都有磁带(哪怕是贫穷的中国,每家至少也有10个录音磁带,欧美日每家10个VHS录像磁带和几十个录音磁带),只需要有一个能读写数字信息的磁带机就可以转换磁带用途用来拷贝文件。软盘和U盘都需要新买存储介质。硬盘和磁带的功能刚好互补,高频使用的磁带内容可以缓存在硬盘上,而不常用内容中最大的也就是视频文件和软件安装包,正是顺序访问,适合在磁带存储。磁带作为在不同电脑之间复制数据的介质, 速度比软盘更快,寻址延迟也不是问题(顺着写,拿到另一台电脑上从刚写完的地址开始倒着读) 为什么这个在录音录像磁带上读写数字信息的磁带机没有出现,导致历史上拷贝文件的移动存储介质停滞在3.5英寸软盘很久,然后突然随着USB的普及才跳跃到U盘和移动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