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绘制了全球首张人脑能量分布图MitoBrainMap。这项研究通过分析冷冻人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密度和产能效率,揭示了人脑不同区域的能量分布差异。研究发现,灰质中的线粒体数量和产能效率均高于白质,而人类特有的脑区则拥有更多的线粒体和更高的能量生产效率。这一成果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脑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疗法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为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 研究团队通过将冷冻人脑组织切割成703个小立方体,并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技术测定每个样本的线粒体密度和产能效率,从而获取局部数据。
💡 研究发现灰质中线粒体数量比白质多50%以上,且产能效率更高。人类特有脑区不仅线粒体数量更多,能量生产效率也更优,这表明不同脑区对能量的需求和利用存在差异。
🔬 研究团队计划扩大研究规模,绘制500个人脑的9个关键区域图谱,通过对比健康与患者群体的差异,有望建立脑部疾病早期诊断新方法和靶向治疗策略。
快科技3月28日消息,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科学家在3月26日《自然》杂志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绘制全球首张人脑能量分布图MitoBrainMap。
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疗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研究团队通过将冷冻人脑组织切割成703个3 x 3×3毫米的立方体(约沙粒大小),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技术测定每个样本的线粒体密度和产能效率,再通过计算机建模将局部数据外推至全脑范围,最终完成图谱绘制。

研究发现人脑线粒体分布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灰质中线粒体数量比白质多50%以上且产能效率更高,而人类特有脑区不仅线粒体数量更多且能量生产效率更优。
这些发现为理解脑疾病早期线粒体变化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团队正计划扩大研究规模,绘制500个人脑的9个关键区域图谱,通过对比健康与患者群体的差异,有望建立脑部疾病早期诊断新方法和靶向治疗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