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3月27日 18:11
DeepSeek 代理了我的体制内人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在体制内工作中,AI工具如DeepSeek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作者分享了如何利用AI进行邮件润色、讲话稿撰写等工作,并总结了AI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文章也探讨了AI在处理情绪劳动方面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解离感”。通过使用AI,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工作情绪的分离,维持了职场边界感,并找到了新的工作乐趣。然而,文章也指出了AI工具的局限性,如服务器不稳定、生成内容不够精准等。最终,文章强调了AI工具在辅助工作、提升效率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的影响。

✍️ **AI工具在体制内写作中的应用:** 体制内工作常涉及公文写作,如讲话稿、调研报告等。AI工具如DeepSeek能够润色语言,使表达更正式、更符合体制内规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AI辅助的情绪劳动:** 体制内工作也包含大量的情绪劳动,如邮件沟通、人际关系维护等。AI工具可以提供高情商的表达模板,帮助个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减少情绪消耗。

🤔 **AI工具的局限性:** 虽然AI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生成的内容有时不够精准,且服务器不稳定。核心内容的填充仍需依赖个人。

🎭 **AI带来的“解离感”:** 通过使用AI,个体可以与工作情绪分离,建立情感屏障,维护职场边界感。这种“解离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压力,但也引发了对职场人际关系的思考。

被AI接管的体制内工作

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身边同事大量使用AI工具,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给领导发的邮件通常都会用DeepSeek进行润色,后来,她开始从公司邮件的只言片语中读出更多的“AI味”。某天她发出诘问:“会不会两个同事之间的邮件,根本就是他们的DeepSeek在互相交流?”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体制内工作的本质,那就是:“用高情商的方式做文献综述”。体制系统内总是充斥着各种公文格式、模板、固定话术。我的部门是办公室,比方说要写一篇讲话稿,我们一般会找领导确定具体的提纲,内容无非是围绕现状、工作成效、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计划,结合各部门的工作板块展开描述,且尽可能地多列举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句子。

如果在微信或者网页直接搜索“领导讲话稿模板”,可以搜出来很多套话提纲,可以看到这个关于城市建设的讲话稿提纲与我在上文提到的逻辑基本一致,而每个小标题都工整对仗,念起来像口号

如果我们要写单位运营成效,我们不能大白话地讲“单位在今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要精雕细琢成“市场营销稳中求进,品质运营再上台阶,人均效能不断优化”……这个润色的工作渐渐成了体制内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AI往往能将平实的、不够响亮的语言润色成更正式的文案,有同事和我说,他给领导写的调研报告基本上都是AI生成的。

在此之前,我也试用过文心一言、WPS AI和豆包。文心一言主要是用来生成一些会议纪要、报告类的文章;WPS AI则可以帮忙润色一些纪实类的文章,功能要比文心一言更全面,还可以帮忙排版、生成PPT和思维导图;豆包的功能则更庞大,我有同事和我说,他在搜索营销区域信息的时候,豆包可以整合搜索的结果,给到更精准的答案,节省了自己搜索信息的时间。

豆包AI的PPT功能,只要输入章节和具体内容,选择模板后就可以生成完整PPT,还可以在线修改

前一段时间,小某书上曾经火过一个热搜,叫:体制内话术。顾名思义,就是把同样的话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以达到一种既礼貌周全,又于无形中为自己谋得了便利的极其缜密的“中式智慧”。

而不论是体制内写作还是体制内话术,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情绪劳动”,这个工作不涉及真正的内容产出,只是在试图将文字的外立面修饰得滴水不漏。有时我甚至想,码起字就是“妥否,请示”的我,如果将工作做到最好,恐怕就是一个AI的水平。

我自己平时发送的收集材料通知,看着就很……难以下咽

一直到DeepSeek出世,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很多用它的指令来办事的推文,最吸引我的,是它所谓的“高情商”。一个想法在我脑子里产生:

如果用AI代理我的体制内人生呢?

DeepSeek代替了我的情绪劳动

很明显,我不是第一个打开小红书搜索“DeepSeek体制内”的人,打开小红书,用DeepSeek来应付体制内的方法论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教你如何去喂指令,让DeepSeek理解它应该充当的“办公室人设”。

小红书搜“DeepSeek体制内”,可以得到一堆干货教程

接下来我直接参照这个描述,花了差不多1周时间来和DeepSeek交谈,每次的文案生成都要求DeepSeek给我三种模板:标准、高情商和严肃。

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有点像一个情商培训课,不仅告诉你要怎么说话,还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既列出信息层级,保证重要的信息已经传达,又提醒你:时刻保持温度,用“小伙伴”、“咱们”等词拉近距离,营造团队氛围;用“~”等语气词软化表达,减少压迫感;强调“一起解决”“轻松高效”,传递支持与鼓励。甚至连活跃气氛的emoji都选的恰如其分。

而若要稍微强势些以推动工作,DeepSeek又会建议我:

紧迫感:标题“紧急!”+红字时间+超时后果,强化时间底线;

降低沟通成本:模板附件+命名规则+示例,减少反复确认;

责任到人:要求注明任务责任人,避免模糊分工;

风险管控:风险预警+数据校验,提前暴露问题而非会上扯皮。

另一个指令下的版本,此时我强调DeepSeek的角色是一个工作督办人,需要用一段严肃而简洁的文字,通知相关负责人本周五前完成XX工作事项,并告知如果完不成就要进行通报。

我把更温和的文本内容发给了其他同事。几乎是立刻收到了一条回复:好的。

平时工作就是这样上传下达的

我的任务就是一天8小时工作制内高效、利索又不失体面地处理工作任务和必要的人际关系。意识到这点后,我又迅速把我平时会发的通知内容喂给DeepSeek,把它回馈给我的文字模板整理成一套话术SOP表格。

我自己整理的工作SOP表格,其中应用了很多DeepSeek提供的模板

如果说对接的这个人有情绪了,或是我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的问题,我也可以把指令丢给DeepSeek深度思考,让它替我解决“如何安抚不耐烦的同事”、“如何高情商回复领导的质问”等等常常令人类头疼的社交问题。

我不得不承认DeepSeek真的很像高敏感人群、完美主义的INFJ。容易代入别人的立场进行共鸣,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喜欢察言观色又擅长伪装,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时,会针对这个人的特点戴上不同的面具。

感谢AI,我解离了

DeepSeek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游戏的乐趣:皮上是礼貌严谨的AI问候,皮下则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类参与其中,像是与AI转换了视角,观察其他人的反应

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我也问了一些私底下能插科打诨的上班搭子们,聊了聊他们对DeepSeek的看法,得到的答案未必都在赞同这一工具。

A说:经常服务器繁忙,有些答案不够精准。

B说:搞纪要挺方便的,但如果要写复杂文字的话,感觉没有豆包(注:字节跳动推出的免费AI智能助手)那么贴近我们的工作内容。

C说:嗯,我觉得DeepSeek可以帮忙修正和润色表述,但输出的结果有时太高大上了,有些小材料压根不需要用它来写,自己想反而不会漏馅。

D说:整体太啰唆了,有些话一看就是AI生成的,对主观性质的工作用处不大。

搭子ABCD的答案都趋向于一致:重点还在于辅助提高工作效率,但它只能粗略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大致框架,核心内容的填充还是得靠自己。

这不由让我回想起此前使用DeepSeek写报告的过程。如果只是输入简单的指令,生成的结果会相对泛泛而谈。

可以看到,上述生成的这些内容虽然表达正式,数据详实,但也并不是我想要的东西,这上面的文字内容和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要输入复杂的指令,生成的结果也仅限于材料的框架,具体的内容还得由我自行填充才行。

DeepSeek生成的提纲和框架,内容还是得由用户自行梳理

而且时不时的卡顿、服务器繁忙,也让DeepSeek的使用感大打折扣,我身边的同事大多在试用它后,又回到了豆包的怀抱,因为后者响应速度快,生成内容更专业,使用功能也更加齐全。

DeepSeek并不稳定的服务器……想必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屡次遇到这种情况

但在高情商交流方面,DeepSeek确实给了我很多参考,也代替我进行了不少情绪劳动。因为要围绕内容本身展开一场情绪的博弈和互动,是件很难的事。

因此,即便在用DeepSeek代劳沟通的这一周的时间里,有时我都觉得AI味太重,同事们肯定看出来了,但却没有人在乎。我想,这是因为工作中情绪劳动的意义在于让对方知晓你对职场规则的知悉、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和维护同事关系的意图,现在的“情绪劳动”恰恰是为了回避情绪,而非真的交流情绪

表面上看,用AI去模仿人味是件本末倒置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伪人”的感觉更令人安心:大家都太有边界感了。如今职场中的交流不是为了拉近距离,突破这种边界感,反而是为了用溢出的小心翼翼,用成为他人眼中NPC的方式去维持这种边界感。

最近有个词很流行,叫“解离”,原意是一种心理学症状,指因为压力或者创伤,而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产生崩解,从而与身体、情感体验或者周围环境产生轻微的情感分离。但解离这个词,在今天有了更加泛化的含义,在面对我们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甚至有人主动寻找一种“解离”的感觉,来分割自己和因工作产生的消极情绪。

比如,“打工人”就是一个有点解离意味的词,我们不再需要对工作产生价值认同,而是后退一步,把自己牢牢固定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作中的螺丝钉位置,时刻确认自己只是在用劳动换取生存,不需要任何情感投入。

对我而言,除了工作效率上的提升,DeepSeek,或者其他AI工具的介入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它们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更加确信的“解离感”。在我与他人之间,DeepSeek充当了一个情感上的屏障,一片富有安全感的缓冲地带。

至于这是不是一个消极的想法?主动寻求“解离”的我并不在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体制内 情绪劳动 DeepSeek 解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