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计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成都将重点发展算力、算法和数据,包括扩大算力规模至20000P,培育10个大模型,建设高质量数据集等。此外,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打造不少于70个典型应用场景,涵盖警务、养老、文旅等多个领域,旨在加速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产业规模目标**:成都市计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展现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决心。
💻**算力提升计划**:加快推进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全市算力规模力争扩大至20000P,并计划发放“算力券”,优化“算力券”供给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算法创新战略**:培育10个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累计培育不少于80个行业大模型,同时攻关30项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和发展。
📊**数据要素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引育20家数据标注企业,建设不少于8个高质量数据集、5个数据要素服务站,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应用场景拓展**: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城管、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70个,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IT之家 3 月 26 日消息,IT之家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 3 月 25 日举办“2025 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媒体吹风会”,并发布《2025 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明确,力争 2025 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1300 亿元、增速超过 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聚焦“AI 三要素”,成都将在算力、算法、数据三方面持续发力。在算力上,加快推进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全市算力规模力争扩大至 20000P;发放“算力券”,优化“算力券”供给机制。在算法上,培育 10 个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累计培育不少于 80 个行业大模型,攻关 30 项核心技术。在数据上,加快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引育 20 家数据标注企业,建设不少于 8 个高质量数据集、5 个数据要素服务站。
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城管、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 7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