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先来看看最近一周的股市情况。从上周三到本周二,中证全指下跌 3.19%,港股弹性更大一些,恒生指数下跌 5.64%。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从全市场来看,基本把前两周的涨幅跌了回去。受此影响,我们的全市场温度下降到 45°,仍旧处于中估区域。
具体指数上,分化很明显。过去一周中证红利上涨 0.64%,成为我们关注的指数里唯一上涨的。红利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与成长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在前期成长大放异彩的时候,红利一直低迷。最近一周红利开始上涨,大家也可以猜到,成长开始下跌了。
是的,不论是科技成长类的行业主题指数,例如恒生科技、全指信息,还是成长类的宽基指数,例如创业板指、北证50、科创50等,最近一周跌幅很大。成长的高弹性,意味着上涨、下跌都很刺激。
同样的剧本发生在大盘、中盘、小盘指数上,在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里,小盘股一直表现很好,涨幅好于沪深300等大盘股指数。然而最近一周,小盘股回调力度很大,之前积累的涨幅也在慢慢收窄。
这么描述你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我们将不同风格的指数今年以来的表现展示在下图中:
从图中能看出来,年初各类指数普跌,彼此差异不大。在一月中旬之后,各类指数开始呈现分化局面。首先是大中小盘指数之间,小盘指数上涨明显,市值规模越小的指数,上涨幅度越明显,中证1000期间最高涨幅超过 10%。而沪深300从底部小幅上涨后,一直在横盘震荡,围绕回本线小幅徘徊。截止到本周二,今年以来涨幅是 -0.07%。中证500则处于二者之间。
沪深300挑选了全部A股里市值规模最高的 300 只股票,具有很好的市场代表性,沪深300的表现意味着A股这艘大船在今年一季度整体是横盘震荡的局面,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不涨不跌。面对此现象,乐观者的解读是,终于不用像前两年那样大涨大跌牵动神经了;悲观者的解读是,沪深300不涨不跌、只有小盘股活跃的市场,说明市场资金是充裕的,但经济基本面仍旧没有好转,毕竟小盘股是不怎么看基本面的。
小盘股收益大幅领先大盘股的情况,在最近有所收敛,从图中能看出来,中证1000、中证500近期下跌幅度大于沪深300,不同规模指数之间的差异在慢慢缩小。
上图中,我们还展示了中证红利和创业板指今年以来的表现。从今年一月中旬之后,中证红利一直都是表现最差的,不论是创业板指还是大中小盘指数,表现都比红利好,中证红利一直在 -5% 附近徘徊。创业板指与中证红利的收益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在最近也有所缓解。我们从图上能看出来,绿色线的中证红利最近逆势上涨,而创业板指则快速回调。
短短一个季度,从经历普跌到风格分化,再到风格逆转,A股表面风平浪静,内部波涛汹涌。作为长钱账户来说,由于分散配置,整体来说进一步控制了风险,但由于今年指数收益率在个位数,绝对收益上确实很难出彩。一季度马上就结束了,我们可以在四月初,期待看到长钱账户、稳钱账户、海外长钱的一季度运作报告,到时候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长钱账户的情况。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本周没有进行调整,大家继续耐心持有。市场整体横盘震荡,并且震荡幅度很小,长钱账户整体基于市场大涨大跌进行仓位调整,面对这种局面,操作空间很小,更多的是持有为主。
本周市场可关注的事情很少,作为周更的专栏,又到了话题枯竭的时候。回看过往几年,往往越是市场横盘震荡,等待方向确认的时候,黑板报可讲的话题越少。本周我们简单来看看今年以来港股融资的情况,对港股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小米集团在 3 月 25 日发布公告,打算通过股票配售的方式募集资金,募资金额约为 426 亿港币,扣除各种费用后,预计筹资净额在 425 亿港币左右,这些资金将用于业务扩张、研发投资等。上一次小米采用此方式募集资金,还要追溯到 2020 年 12 月。
实际上,今年 3 月 4 日,比亚迪也进行了配售募资操作,募资金额约 435.09 亿港币,公司表示这些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加速智能化)、海外扩张、债务优化以及补充营运资金。比亚迪如此高的配售金额,成为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规模股权再融资项目,受到了市场关注。
正是由于比亚迪和小米在港股市场通过配售方式募集了很高的资金,使得今年港股再融资金额不断攀升,甚至回到了 2020 年、2021 年的水平。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做股票配售?公司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 IPO,一种是再融资。IPO 就是指公司首次向公众投资者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的过程。当公司已经上市后,还需要筹集资金进行经营扩张,就需要采用再融资的方式。
不同股票市场,对于再融资的方式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以香港市场的情况来说,再融资的方式包括配售、供股、代价发行等,其中配售、供股是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港股配售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股份的融资方式,类似于A股的定向增发,但更为高效、灵活。既然是特定投资者,那跟 IPO 时面对公众投资者就完全不同,这种再融资方式主要面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
以A股的情况来说,如果上市公司想向特定投资者增发新股来筹集资金,需要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提交材料,等待监管机构审核。审核流程很长,一般是 6 个月到 12 个月不等。这几年鉴于A股的市场情况和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核通过率并不高。
即便审核通过后,增发的股份要有很长时间的禁售期,通过增发持有的股份,控股股东要持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卖出交易。同时,监管还对采取这种方式筹集资金的用途有明确要求。总之,在A股采用定向增发方式筹集资金,采用强监管的方式,流程很长,资金使用也不够灵活。
相对而言,港股配售则高效很多。港股配售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基础上,无需监管审批,在公司股东大会授权下,发布公告就可以开展配售工作。也就是说,港股配售以公开披露为主,而不是以监管审批为主。在此基础上,港股配售流程很短,一般 1-3 个交易日即可完成,而不是像国内那样,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同时,对于参与港股配售的投资者而言,没有禁售期的要求,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股份交易。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采用配售方式筹集资金的用途,港交所也没有进行明确约束,只要公司披露即可。就像我们上面介绍的比亚迪和小米的资金用途,都是公司自己披露的。至于之后公司将资金用于哪里,需要投资者自己关注。
两相对比之下,港股配售相比于A股定增的优势就体现的很明显,尤其是站在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视角,快速融资之后,就可以快速将资金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上。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今年以来香港各种再融资方式下,募集资金的情况,港股配售占据绝对优势,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的再融资方式。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港股配售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影响很大,大家可以看看 3 月 4 日的比亚迪和 3 月 25 日的小米股价,都是大幅下跌。这两天就是这两只股票进行配售的日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市公司采用配售募集资金时,往往给参与配售的特定投资者规定一个配售价格,这个价格相对于当前股价来说,都有一定的折让,也就是比当前的股价要便宜一些。参与配售的特定投资者以该价格拿到股份后,立马就可以进行交易,如果当天开盘价比自己付出的配售价高,这些投资者就可以立即套现,导致股票存在短期承压。
对于没有参与配售的其他投资者而言,配售行为增加了公司总股本,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稀释了股份,也就是每股股份对应的收益和净资产发生了短期摊薄,一些投资者也会进行卖出操作。正因如此,配售当天,这两个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下跌幅度跟配售价格的折让幅度相当。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两个公司的股价会借此大幅回调呢?还是要长期来看,公司筹集的资金是不是用于较高回报的项目,实现了公司的盈利增长。如果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长期来说,是有助于公司股价增长的。当然,如果筹集的资金投资失败,公司盈利下滑,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类似于比亚迪和小米今年的配售行为,支持方认为配售将引入长期战略资金,港股融资可以有效扩张海外业务,他们对这些公司的资金利用的成功率具有很强的信心。反对者则认为公司高位圈钱,公司股价大涨、投资者情绪好转、公司估值很高时进行融资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同时他们认为汽车业务不确定性很高,对公司长期的盈利增长存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当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最终谁对谁错,但那是未来才能验证的事情。
投资作为一场预期的游戏,其本质在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集体想象与情绪博弈。我们下周见~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本文所涉基金及/或基金投顾组合相关数据来源于基金销售机构及/或基金投顾机构公开披露信息。有知有行提示您,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