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26日 07:13
利率破新低,各大银行求你贷款,狠狠消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银行消费贷款市场异常火热,各大银行纷纷降低利率,加大放贷力度。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响应国家政策、扩内需、提振消费,以及银行面临的盈利压力。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消费贷市场存在的风险与挑战,例如过度借贷、资金挪用以及不良率攀升等问题。文章最后提醒消费者,借贷需谨慎,量力而行,避免超出自身还款能力。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刺激消费,银行积极配合,加大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政府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装家电、汽车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以促进消费。

📉银行净息差下降,盈利压力增加,促使银行发力消费贷以稳定业绩。由于净息差低于警戒线,银行通过消费贷来填补个贷缺口,并应对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

⚠️消费贷市场存在风险,过度借贷、资金挪用和不良率攀升是主要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严守风险底线,审查借款人的真实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和欺诈骗贷。

🚫严禁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股市、投资、理财等非消费领域。银行将通过大数据追踪资金流向,违规者将受到处罚,银行也将被追责,消费者应谨慎使用消费贷。

放贷年年有,今年这么“拼命” 、“火力集中”的放贷,属实不多见。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接到过银行的放贷电话:

“你好,我是xx银行的小李,为您准备了30万-100万额度不等的贷款,有需要吗?”

没有接到电话的,不要着急,还有满屏的短信轰炸等着你:

“尊贵的客户,我行为您提供临时资金周转!30万元贷款额度已获批,请及时登录领取,以防过期。”

“银行额度放开啦,最高可借100万元!”

“首笔借款免费用28天,最高额度30万元,最低额度2.68%,您还可以享受24期还款只要点击下方的链接,1分钟就能到账。”

为了能让大家多贷款,银行也是豁出去了!

各种电销、短信、短视频、朋友圈的贷款广告,就像狗皮膏药般,刷屏了整个互联网。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生怕你不借钱。

有不少人以为这是诈骗,实则这些消费贷广告,并非来自小额贷款公司或者其它互联网平台,而是正儿八经的大银行。

而且是来自4000多家银行!

各大银行消费贷利率破新低,抢着给大家放贷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各大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普遍在5%~6%,2023年,消费贷利率逐渐向4%以下下探。

直至今天,2%开头的消费贷随处可见。

比如:

民生银行,推出限时领取优惠券活动,在3月7日~28日期间,在“民易贷”额度内提款可获赠利率优惠券,用券后年化单利2.65%起;

招商银行闪电贷利率从去年的3.4%降低至2.58%,最高额度也提升至30万元;

江苏银行率先推出新客年化利率,低至2.58%的消费贷产品;

宁波银行放出了“大杀器”,该行的某贷款业务叠加优惠券后,利率低至年化2.49%...

银行给出来的优惠活动,真是一个比一个卷。

除了利率优惠券与限时活动外,营销方式也多样化,例如“拼团模式”与“定向优惠”。

拼团模式,是拉新裂变的一种形式。比如:

北京农商银行“凤凰e借”产品,显示利率可低至2.68%,贷款额度最高60万元,借款年限最长5年。

但产品下面用小字提示称,该产品需要通过拼团的方式,凑够20人后方可获得。

于是,有些人纷纷跑到网络平台一起凑团贷款。

定向优惠,则是指银行对特定客户群体提供优惠利率,如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单位、大厂职工等优质客户。

这些优质客户的利率,几乎能享受到最低那一档。

比如,民生银行,如果客户所在企业位列该行的优质白名单内,利率最低能到2.65%,没在白名单里则是2.76%。

此外,以前贷款还需要借贷人提供一些流水,或者工作证明。

而现在,只要你的账户不是正在逾期(过去逾期也无所谓),都可以把钱借给你。

为何消费贷市场如此火热?

1、响应国家文件精神,扩内需,提振消费

3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

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的投放力度。

3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提到:

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随着消费贷新政落地,各家大小银行开始卷消费贷,全力配合国家要提振消费的这个大政方针。

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把钱放到普通人手里。

尤其是,加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装家电、汽车金融服务等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鼓励大家舍得在这些领域花钱。因为这些领域,既是老百姓日常需求的大头儿,也是创造就业的大头儿。

只要涉及到上述行业的,银行对放贷人资质基本上没有太大要求,审核秒通过。

2、银行面对不断降低的“息差”, 盈利压力加剧

“息差”,是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收取的利息收入,减去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支出后的净额。它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是,据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1.8%的警戒线。

其中,城商行、民营银行这两类银行的净息差,降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于是,各大银行通过发力消费贷,填补个贷缺口,用以稳定业绩。

同时,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崛起,使得传统银行在零售贷款领域面临较大压力,也促使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更多客户。

消费贷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力开展消费贷业务的同时,如何防范过度借贷、资金挪用、不良率攀升也成为业内人士的担忧。

比如,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万亿。

其中,工商银行,消费贷不良率,由上年末的1.34%升至1.65%;

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不良率,也同步升高。

为了防范这种不良率攀升,这次消费贷新政是支持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消费,而绝非是“滥发”。

政府文件里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放管结合,严守风险底线,注重审查借款人的真实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欺诈骗贷。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相关政策一再放松,可能会导致跨市场套利现象。

例如部分消费者,可能将低利率的消费贷资金,违规用于偿还房贷、投资股市等限制性领域。

有网友说:

“我能不能用年化2点几的消费贷这个钱,把我那剩余几十万的房贷给还上,然后我再来还消费贷,行吗?”

答案是,不行!

政府文件专门强调了:

严禁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股市、投资、理财等非消费领域;

银行将通过大数据追踪资金流向,违规者将被提前收回贷款并影响征信。

不仅个人要受罚,银行也要被追责。

例如去年9月,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因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被罚款50万元。

最后,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借钱很容易,但一定要“心里有一把尺”,借钱之前,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借钱、有没有能力还钱。

如果滥用消费贷,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逾期未还,最后这颗苦果,只能自己吞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芳说职场”(ID:XF-SZC),作者:王晓芳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消费贷 银行 贷款 利率 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