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3月25日 09:47
家族100%控股,浙江三兄弟要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在IPO道路上遭遇挫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文章深入剖析了胜华波在首次IPO被否后的困境与挑战,包括家族控制、治理结构、财务问题等。尽管胜华波在行业内拥有领先地位,但家族式管理模式、大额分红与募资的矛盾以及财务数据问题,使其上市之路充满不确定性。文章探讨了胜华波重启IPO的策略,以及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家族企业面临的治理困境。

🥇胜华波在2024年IPO申请被否,主要原因是公司内控不健全、财务数据不透明以及分红与募资计划的矛盾。

👨‍👩‍👧‍👦胜华波的股权结构由王氏家族100%掌控,家族成员占据公司管理层核心职位,这种“家族即企业”的模式引发了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质疑。

💰公司在分红的同时又进行巨额募资,且经营活动现金流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高企,导致资金链紧张,增加了财务风险。

🏭胜华波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领先地位,是国内雨刮器和座椅电机市场的“隐形冠军”,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胜华波重启IPO,更换保荐机构,试图解决前期遗留问题,但其“家族式治理”的固有缺陷仍是主要挑战,能否打破“家族IPO魔咒”有待市场检验。

IPO回暖下的豪赌。

近日,一则消息突然在资本市场成为焦点。

2024年唯一被否的IPO企业——胜华波(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时隔14个月后高调宣布重启上市计划,并完成IPO辅导备案,标志着其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保荐机构也从安信证券换成海通证券。

资本市场从不缺故事,但胜华波的故事格外耐人寻味。从“被否”的标签,到家族100%掌控的局面;从大额分红与募资之间的矛盾,再到现金流与利润的背离,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似乎带着诸多争议强势回归。

2022年,胜华波志在必得地递交了IPO申请,凭借着在行业内的所谓“领先地位”,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然而,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后,申请平移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切开始变味。内控缺陷、关联交易等乱象纷纷浮出水面,问题接踵而至。

到了2024年1月12日,胜华波的IPO申请被无情否决,成了当年唯一“折戟沉沙”的企业。上市委对其内控不健全、财务数据不透明以及分红与募资计划的自相矛盾等问题,发起了严厉追问。这些问题犹如利箭,直击胜华波要害,使其上市之路戛然而止。

时隔一年多,胜华波迫不及待重启上市,火速换掉保荐机构,显然是想靠新机构的专业能力,赶紧解决前期的遗留问题,急切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随着2025年3月其与海通证券签署辅导协议,重启上市计划,市场目光瞬间又被吸引过来,这个既有增长潜力又充满争议的家族企业,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胜华波的核心问题,始于家族控制的绝对权力。

翻开股权结构表,发现王上胜、王上华、王少波三兄弟,牢牢攥着公司100%的股份,把公司变成了“家族的私人领地”。这种“家族即企业”的模式,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家族权力的垄断,不仅体现在股权上,还蔓延至管理层。董事会9个席位,4个被家族成员或亲属占据,公司高管也几乎被家族成员“包场”。

高管名单中,女儿管董事会、女婿当总经理、儿子任副总,公司决策层几乎成了“家族内部会议”,一丝缝隙都没留给外人,内控制度更是形同虚设。

这种“亲友团”扎堆的治理结构,让内控独立性荡然无存, 直接引发监管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强烈质疑,当所有权力都攥在家族手中,如何确保企业决策不受私人利益干扰?

在财务运作中,家族控制的隐患暴露无遗。

2019到2021年,胜华波累计分红3.05亿元,几乎全进了王氏家族的口袋,且大笔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归还发行人拆借款、购房、股权投资及借款、家庭支出的同时,却又向市场伸手要9.02亿元募资,其中5亿元直接补流。

这一操作,被外界直指“左手分红、右手圈钱”,是在利用资本市场填补家族套现后的资金缺口。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仅占净利润的40.6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余额飙升至8.9亿元,占营收近三成,还因为北汽银翔、华晨汽车等客户破产,坏账根本收不回来。

更危险的是,应收账款与存货合计占流动资产比例超90%,这意味着公司资金链长期被“冻结”,一旦下游客户再出问题,流动性崩盘几乎无可避免。

可以说,胜华波2024年IPO被否,绝不仅仅是“审核未通过”这么简单。

当家族成员深度介入经营,任何关联交易都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通道,投资者怎能不心生警惕?

39年筑起的护城河,行业地位无可争议。

当人们谈论起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隐形冠军”时,胜华波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前排。

从1986年的小作坊起步,一路狂飙到现在拥有540亩生产基地、超5000名员工的行业巨擘,它在汽车雨刮器和座椅电机这两大细分赛道的统治力,早就超越了简单的市场份额。

这家扎根温州瑞安38年的企业,用一组组硬核数据诠释着何为“行业地位无可争议”。翻开它的客户名单,上汽、一汽、东风、广汽,还有吉利、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全都是它的座上宾。

放眼全球市场,掌控通用、福特、大众等国际品牌供应链的顶级零部件巨头佛吉亚、麦格纳、李尔也把它奉为座椅电机的核心供应商。

靠着这种“内外通吃”的布局,胜华波在2022年直接拿下两个行业第一:国内雨刮器市场占有率24.6%,全球座椅电机份额19.22%,妥妥地撑起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半壁江山。

最终,市场也用真金白银,为它的实力投票。

营收从2020年的19.28亿元飙升到2022年的31.94亿元,净利润更是从1.92亿元暴涨到3.85亿元。这样的增长绝非偶然,当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胜华波的电机技术恰好卡位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妥妥的站在了风口上。

所以,别小看胜华波,它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绝对是个“狠角色”。当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能同时拿下“浙江省出口名牌”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双重认证时,谁还会质疑它的行业地位?

上次IPO被否,那只是暂时的绊脚石,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实力摆在那里,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并且这条护城河只会越来越宽。

二次闯关,更像一场 “豪赌”。

2025年,A股IPO市场悄然升温,仿佛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截至3月19日,沪深北交易所已有19单撤回项目重启,市场一片热闹。

在这股回暖潮中,去年唯一被否的胜华波高调现身试图抓住“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的政策窗口期,重新杀回资本市场。

为了这次重启,胜华波也是下了血本。它从安信证券转投海通证券,试图用更强的投行背书,来换取审核宽容,给自己增加几分可信度。

毕竟,上次被否,家族控制的问题被批得体无完肤。三兄弟王上胜、王上华和王少波,直接和间接持股100%,家族成员遍布公司高管层,这种家族式治理结构,让监管层和投资者都心存疑虑。

但胜华波也知道,光靠换投行,家族控制的问题还是无解。关键岗位的人事架构依旧写着“家族通讯录”,除非引入外部股东,否则即便保荐机构再强,也难以掩盖其“家族式治理”的固有缺陷。因此,胜华波这次重启IPO,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这个“家族IPO魔咒”。

只能说,换保荐人容易,改基因难啊!

胜华波的IPO困局,折射出中国家族企业的集体焦虑,做大需要资本助力,但“家族控制”的执念又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当市场用脚投票、监管重拳出击,留给这类企业的选择愈发清晰:要么打破“家天下”的枷锁,用透明治理赢得信任;要么困守旧模式,在资本市场的门槛前反复碰壁。

但无论如何,资本市场需要记住,IPO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若其无法用行动证明“脱胎换骨”,即便上市,也难逃成为又一个“资本泡沫”的命运。

胜华波能否打破这个“魔咒”?市场都在观望。如果胜华波能在家族控制和公司治理之间找到平衡,或许这次重启,真的能成为它翻身的机会。但如果它还是老样子,那这次重启,可能只是又一次“竹篮打水一场空”。

政策回暖不等于放水,家族企业的IPO门票,终究要靠透明治理来换取。你认为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家”,作者:笔锋,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胜华波 IPO 家族企业 汽车零部件 公司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