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25日
[健 康] 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 消除辐射影响,提高精准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天力团队研发的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为心脏室间隔缺损手术带来了新突破。该技术结合电磁空间定位与实时超声影像,构建动态心脏三维坐标系,实现精准穿刺,有效降低了手术辐射剂量,提高了手术精度。此项技术已获得多项专利,并在体外模拟验证中表现出色,为心脏手术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心脏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手术存在一定风险。约有5%到25%的病例在封堵或修补方面存在残余漏问题,其中5%到10%的患者需要二次干预。

☢️传统手术依赖X射线透视,需要使用造影剂,对儿童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此外,传统手术的精准度依赖于主刀医生的经验,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该技术结合电磁空间定位与实时超声影像,构建动态心脏三维坐标系。

🩺超声探头探测到穿刺路径后,系统利用传感器将路径信息上传,结合穿刺针携带的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实时计算心动周期中的组织位移并自动修正穿刺路径,实现精准穿刺。

🔬体外模拟验证显示,该技术的定位误差小于0.3毫米,达到了亚毫米级的临床精度要求。研究团队还启动了磁电融合穿刺导航系统的研发,并探索手术机器人领域。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3月20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赵天力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已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心脏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实施手术后,有5%到25%的病例在封堵或修补方面存在残余漏问题,这其中5%到10%的患者需实施二次干预手术。传统手术主要依赖X射线进行透视,X射线无法直接显示心脏或者血管,一般需要通过造影剂加强曝光。由于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多为儿童,传统手术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于儿童来说相对较高。此外,传统手术锁定病灶位置主要依赖主刀医生经验,一旦医生经验不足,就会影响穿刺精准度。

    为了在消除辐射影响的同时提高穿刺精准度,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通过将电磁空间定位与实时超声影像相结合,团队构建了动态心脏三维坐标系,以超声探头探测到穿刺路径后,利用传感器将路径信息上传至系统,结合穿刺针携带的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系统可实时计算心动周期中的组织位移并自动修正穿刺路径,从而实现精准穿刺。体外模拟验证平台进行的测试显示,磁导航3D手术定位技术的定位误差小于0.3毫米,达到了亚毫米级的临床精度要求。

    目前,研究团队又启动了首台磁电融合穿刺导航系统的研发,并着手开展手术机器人领域前沿探索,搭建多模态信息融合智能影控心脏手术机器人平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磁导航 3D手术定位 心脏病 医疗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