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25日
[成 果] “保暖衣”助老旧温室华丽变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团队研发的两项创新技术,即绿色日光温室复合多层墙体结构与U型水箱循环蓄热系统。这两项技术应用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试验温室,通过提升冬季温度,使菠菜增产40%至60%。新型温室采用三层保温结构和U型水箱循环系统,实现了蓄热和短期加温二合一,有效降低了能源成本,为老旧温室的改造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在保留原有墙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为蔬菜种植提供了更优越的生长环境。

🌱 绿色日光温室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复合多层墙体结构。该结构由工字钢骨架、外层阳光板和内嵌的闭孔发泡材料构成,形成三层“保暖衣”,有效降低热损失30%以上,为温室提供基础的保温性能。

💡 U型水箱循环蓄热系统是该技术的另一大亮点。U型水箱通过并联管路形成立体热网,白天蓄热,夜间释热,实现蓄热和短期加温二合一的功能。在极端天气下,该系统可提供短期加温,维持温室内的温度稳定。

📈 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老旧温室的效能。通过外挂保温板和水箱进行改造,冬季最低温度提升3℃以上,菠菜产量增加40%至60%。这种“微创手术”式的改造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降低了能源成本,实现了绿色环保。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基地的试验温室,看到一株株菠菜正舒展着油亮的叶片,而仅一墙之隔的传统温室里,同样品种的菠菜却叶片蜷缩。

    试验温室中蔬菜长势喜人的背后,得益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刘明池团队研发的两项创新技术——绿色日光温室复合多层墙体结构与U型水箱循环蓄热系统。

    此前,基地传来喜讯,这两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型温室中,冬季温度提升3℃以上,种植的菠菜增产40%至60%,为老旧温室改造与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基地有两栋并排的温室,在左侧的老旧温室中,墙面斑驳,塑料薄膜在寒风中簌簌作响;在右侧新型温室中,银灰色的金属骨架泛着银光,墙体上整齐排列的U型水箱正蓄积着太阳能,不断向温室内植株输送暖流。

    “这面墙藏着三层‘保暖衣’。”团队成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浩一边轻叩新型墙体一边介绍,工字钢骨架如同建筑的“筋骨”,外层阳光板和内嵌的闭孔发泡材料构成“保暖内衣”,温室内外挂的水箱则化身“热水袋”。

    更值得一提的是U型水箱循环系统的智慧设计,它实现了蓄热和短期加温二合一。从团队成员展示的模型可以看到,U型水箱通过并联管路形成立体热网,可实现极端天气短期加温。这种创新结构显著提升了老旧温室的温度,使得老旧温室冬季最低温度提升3℃以上,最大限度利用了自然光,降低能源成本,绿色环保。这种转变源自技术团队对老旧设施开展的“微创手术”——保留温室原有墙体结构,通过外挂保温板和水箱进行改造。

    “就像给老房子穿上羽绒服,再让它揣个暖手宝。”团队成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季延海形象地解释了技术原理。新型墙体三层保温结构使热损失降低30%以上,配合水循环系统“白天蓄热、夜间释热”的特性,形成持续稳定的热环境。

    试验表明,在连续阴天的情况下,配合短期加温技术,改造后的温室室内最低气温仍能保持10℃以上,满足果菜冬季生产的需求。刘明池表示,目前这项技术创新正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田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色温室 U型水箱 蔬菜种植 技术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