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25日 02:12
[要 闻] 云南小粒咖啡闯出世界“咖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聚焦云南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讲述了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云南咖啡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并成功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品种改良、种植技术革新,云南咖啡不仅产量翻倍,更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同时,咖啡庄园与旅游的融合,也为云南咖啡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文章展现了云南咖啡产业在科技、文化、市场等多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 云南咖啡种植得天独厚,凭借北纬24°黄金种植带的优势,98%的国产咖啡在此挂果,2024年产量达14万吨,3.25万吨优质“云咖”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

🔬 科技赋能是云南咖啡崛起的关键。“云咖”系列品种的选育,使亩产翻倍,品质提升,其中“云咖2号”杯测分数创国产咖啡最高分,已跻身全球精品咖啡行列。

🏞️ 咖啡庄园与旅游的融合催生新业态。庄园提供采摘、制作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咖旅融合”模式的兴起,推动了三产的综合发展。

💡 云南咖啡产业不断创新。中小企业通过电商、连锁品牌等模式,将云南咖啡推广至更广阔的市场,并融合普洱茶、冻干技术等,不断丰富产品线。

年产14万吨 行销29个国家和地区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赵汉斌

    云南,中国咖啡豆版图上的绿宝石。亚热带季风,吹拂着北纬24°黄金种植带120万亩红土地,雕琢出阿拉比卡豆的丝滑醇厚,98%的国产咖啡在此挂果。

    国际大牌咖啡企业采购名录,少不了源自澜沧江畔绵延2200米云雾孕育的小粒花果香“云咖”。数十年间,科技与小粒咖啡在大山大河间相遇、交融,结出了累累硕果。仅2024年,云南咖啡年产量就达14万吨,3.25万吨优质“云咖”行销29个国家和地区。

    小粒咖啡的科技逆袭,让云南蜕变为精品咖啡的东方策源地。赤道阳光吻过的串串红果,重新定义了中国咖啡的世界“咖位”。

    “云咖”破局:示范园亩产超全球平均产量2倍

    “过去种咖啡靠天吃饭,现在有了‘云咖’系列,产量翻倍,品质还上了国际榜单!”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的万亩咖啡园,咖农王有春说。在他身后,一串串鲜红的咖啡果压弯枝头,淡淡果香弥散在山野间。

    这抹“红”背后,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经所”)73年的攻坚之路。从1952年将咖啡引种至潞江坝,到如今自主选育出“云咖”系列品种,热经所让云南咖啡实现了蝶变与跨越。

    云南种植了多个咖啡品种,主要是卡蒂姆小粒种,几十年下来,存在品种老化、精品率低等问题。“越是困难,越需要科研人员顶上。”热经所咖啡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农科院咖啡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胡广发说。

    近年来,热经所团队利用云南咖啡种质资源,持续优化育种技术,加快咖啡近缘种、原生种、驯化种、主栽种的农艺性状研究和品种遗传特性分析,建起云南咖啡品种的区域化试验示范育种体系,做好卡蒂姆品种复壮的同时,攻克了一批咖啡产业关键技术,自主选育咖啡品种22个。不少新品种单株鲜果产量超4公斤,成了咖农的“摇钱树”。

    “‘云咖2号’杯测分数86.75分,创下国产咖啡最高分,已跻身全球精品咖啡行列。”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跃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25年,“云咖2号”入围云南省农科院十大应用推介新品种。其3年即可进入盛产期,杯测香气浓郁,具有明亮水果酸、醇度饱满、口感平衡等特点,更以亩产干豆167.2公斤的成绩,打破云南咖啡低产魔咒。同时,蕴藏花香与热带水果风韵的“云咖3号”“云咖4号”也相继亮相。

    科技赋能不止于品种。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天坑旁的咖啡基地,“天坑水洗萨奇姆”咖啡豆以杯测85.275分的成绩斩获全球咖啡生豆大赛中国区第一。秋珀庄园负责人金涛揭秘道:“我们从种植到加工全程引入微生物发酵、定向烘焙技术,把花香果香‘锁’进豆子里。”

    如今,云南六成以上咖啡园用上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普通示范园亩产达139.06公斤,是全球平均产量的2.38倍。

    庄园蝶变:催生“咖旅融合”新业态

    “10年前卖生豆,1公斤赚几毛钱;现在做庄园,一杯咖啡卖30元。”在普洱市大开河咖啡庄园,正忙着接待游客的主理人华润梅告诉记者。

    游客亲手采摘咖啡果,观摩从脱皮、发酵到烘焙全流程,最后品一杯“从种子到杯子”的定制咖啡。2024年,庄园单日客流超500人次,民宿常年满房。

    这样的场景,在云南各大咖啡产区同步上演。热经所联合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打造“庄园+”模式,让这个“中国咖啡第一村”更加名副其实。“我们建起5个主题庄园,还开发咖啡香皂、文创挂耳,去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值1.5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介绍。

    在新寨村,以咖啡为主题的农家小院正陆续建设。村民王剑的咖啡小院刚有了模样,就引来一波又一波打卡客,其中不乏欧美客人。“看来,我得多学几句日常英语了。”王剑说。

    科技与文旅碰撞,催生出“咖旅融合”新业态。在普洱市孟连县桥安咖啡庄园,游客住进森林木屋,体验非遗扎染与咖啡品鉴;在临沧市,哈里庄园引入智慧农业系统,使用大数据优化灌溉和采收。2024年,云南咖啡庄园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三产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

    在云南,中小企业创新在咖啡界同样出圈。保山中咖食品公司通过“电商+基地”模式,带动400余户农户增收,2024年线上销售额破千万元;“四叶咖”连锁品牌将“高原玫瑰拿铁”卖进一线城市商圈;花田萃咖啡融合普洱茶与冻干技术,拿下千万级融资……“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云南不只有好豆,更有持续创新的好故事。”胡广发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云南咖啡 科技创新 庄园经济 产业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