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保险集团集中度风险监管指引 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业务类型:监督方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集团集中度风险监管指引》,该指引自2025年1月26日起施行。《指引》共5章28条,包括总则、集中度风险管理体系、集中度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统与报告披露和附则等5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集中度风险管理原则,规范集中度风险管理流程,推动保险集团建立多维度指标及限额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等。 中国证监会重磅发文聚焦资本市场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 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 业务类型: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相关部署。 科技金融方面,《意见》提出,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 数字金融方面,《意见》提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和“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加强证券期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手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 业务类型: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8日。《通知》共21条内容,明确供应链金融发展内涵方向、保障中小企业权益,规范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规范管理基本框架。《通知》要求: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开立、转让应具备真实贸易背景; 商业银行开展相关融资业务应严格审核贸易背景材料,有效识别和防范套取银行资金和无贸易背景的资金交易行为;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对凭证转让层级、笔数进行合理管控,对异常的拆分转让行为及时进行风险核查和提示报告;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付款期限超过6个月的,商业银行应对账期合理性和行业结算惯例加强审查,审慎开展融资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 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业务类型:治理与战略/声誉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会议要求,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要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跨境支付、计价、投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发挥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行作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