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刚 03月23日
人生周报v016:约束即自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汇集了多位作者对人工智能、个人成长、知识学习等领域的观察与思考。内容涵盖了对智能体翻译的探讨、平台扶持逻辑的分析、AI应用的可能性、MVP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书籍的推荐和阅读心得。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了“约束”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解释世界、修正模型来应对生活中的摩擦。文章鼓励读者关注自我成长,分享所学,并以积极的心态探索世界。

💡 对“智能体”的翻译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智子”更为贴切,并探讨了AI写作风格的差异。

📢 分析了各大平台扶持人的共同逻辑,通常倾向于新人、名人或自己人,强调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 提出了一个填空题,强调AI工具在重新审视事物中的价值,例如用AI重新提问知乎问题。

📚 推荐了邓晓芒老师的《人之镜》,分享了对“诚”与“真”、“情”与“爱”的理解,鼓励读者通过批判性思考来提升自我。

💡 阐述了“约束”在创造“有意义的”自由中的作用,并分享了通过建立模型、解释世界来应对摩擦的方法,强调了“凡有发生,皆有利于我”的积极心态。

原创 李继刚 2025-03-23 20:54 北京

探索世界源代码

输入

即刻

现在各大自媒体都似乎已经把 agent 翻译成智能体了,但我仍然觉得更信达雅的翻译是「智子」。

@木遥

AI 写的东西不够好看的本质原因可能是 AI 不痛苦

@木遥

ego 小当然是一种优点,但持续要求别人 ego 小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管理手段。

@陈不撕

任何平台扶持人的逻辑几乎都是一样的:新人,名人,自己人。想得到平台的扶持,只能是其中之一。要不就只能自力更生。

@洛怀

填空题:

所有____(对象)都值得用 AI (工具)重新____(动作)一遍。

比如:

所有知乎问题都值得用 AI 重新问一遍。

@ChatV

Workflows are the new org charts.

@Neo 张宁

发现了吗?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觉得老了,是你的朋友圈变老了。

@张斯成

人多的地方少去。最近 AI 的行情写照。

@吴炳见_bj.ai

X

Take one simple thing—almost anything—but take it extremely seriously, as if it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or maybe the entire world is in it—and by taking it seriously you’ll light up the sky.

@kevin2kelly

重新理解了什么是 MVP(最小可行产品)

“最小”指让用户愿意付钱的最低门槛,

而不是产品【能用就行】

@hiyuekun

本周推荐邓晓芒老师的《人之镜》。中国人的「诚」,西方人的「真」;中国人的「情」,西方人的「爱」,被邓老师给拆析的明明白白,受益匪浅。

这本书,值得买本纸书放手边,隔阵子翻一下,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反身而诚」,有没有做到「苦莫大焉」的批判求真。

输出

「约束」通过限制元素的「自由度」而增加系统的信息量,形成「结构」。

约束创造了〝有意义的〞自由。

「凡有发生,皆有利于我。」

以前觉得像是鸡汤,在那许愿呢!

直到前几天从 @Odysseys.eth 学到一招: 先有解释,再找摩擦。

解释,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建模。如果事情进展都符合模型,那挺好,有模型在手,心里有底。如果出现一个摩擦点,模型解释不了这个异常点,「世界来教我修正模型了」。

不论是修正模型,还是推倒重建新模型,都可以称作「凡有发生,皆有利于我」。

Share,关注的是「我」。重点放在了「我」的所思所学。

Teach,关注的是「你」。重点放在了「你」的吸收路径。

还有什么比破解这个世界的源代码更有意思的事呢?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模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 prompt 它。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个人成长 知识学习 思考 世界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