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农村面临着严峻的“未富先老”问题,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养老保障相对滞后。他强调,解决农村养老难题需双管齐下:一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尽快弥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的差距,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全面城镇化,以缓解农村人口流失带来的养老压力。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显著,蔡昉指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这与人口外迁有关,年轻人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增加。
🏥农村养老保障相对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落后于城市,加剧了农村养老的困难。
💡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两个关键策略:一是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实现养老保险等基本服务的均等化,确保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能享有同等的基本服务和社会保障。
🏘️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城镇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财联社3月23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老龄化的特色是“未富先老”,中国“未富先老”中的“未富先老”则在农村。因为农村老龄化除了人口本身的变化外,还有人口外迁的变化,年轻人进城之后,农村老龄化程度因此大大高于城镇;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和医疗保障相对落后于城市,因此说农村养老是最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蔡昉认为,有两条出路:一是一如既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养老保险方面的差别。也就是说,要让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享受水平脱钩,不管发展水平高还是低,基本服务享受、社会保障享受都是一样的。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面的、彻底的城镇化,也就是户籍身份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