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世界的旅程,还是越年轻开始越好
今年的第一趟旅行还在继续,目前翻山越岭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宋代风化造像,到达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见证了万峰林的田园牧歌,解锁了早前在国博就被迷住的水月观音,在凄风苦雨中独自夜见识了乐山大佛的壮丽,也深入地心溶洞为地球把脉...
但我隐隐感觉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自己越来越不兴奋了
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出来旅行,你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世界旺盛的好奇,对于了解他人生活的渴望,希望与更多的生命产生链接
而现在我三十多岁了,能明显感觉到对于世界的好奇还在,但不再如年轻时那么兴奋了,更多的时候我更想做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希望别人忽视我的存在,而不再是热切地渴望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
二十多岁的时候见到壮丽的美景,我可能会“哇”出声,遇到的一些人可能会在我的生活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但现在我见到美丽的风景,只是淡淡的一笑,在心里记住这一幕,抑或用镜头定格下来,然后默默离开
我想,随着人的年岁渐长,这种疏离感可能会日益滋长。你可以说年轻时的兴奋是因为旺盛的生命力也好,抑或是很直白的没见过“世面”也好,原因不重要,结果总是好的
记得之前某位老年演员在直播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去体验世界一定要越年轻越好,你如果在二十多岁见到埃菲尔铁塔你会放声大笑、会呼朋唤友、会兴奋地拍照,但如果你在头发花白的时候见到埃菲尔铁塔,你只会安静的对自己说,啊就是这个样子啊,算来过了…
而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下,这种叙事太常见了。年轻时拼命加班搞钱(我以前也是典型案例),中年时忙着成家生育经营社会关系,即便在长假随着大部队旅游也只是例行公事般的观花打卡,心里一直想着工作的事,总有一个念头“等赚够了再好好补偿自己”,殊不知世俗的追求永远没有“够了”
有一天,你再次飞向了一座远方的城市,再转乘高铁去到很久前只是听到过的那个名字,坐上了只在家乡小时候坐过的客运站大巴,又在乡间开满油菜花的路边招揽了一辆锈迹斑驳的摩托,最后穿过无人的盘山小路,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见到了那座时间的奇迹时,你发现心中竟没有一丝波澜,这时的你会作何感受呢?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