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大的成长,是从潜意识里的低价逻辑里逃出来了
人做决策永远不是在看出价的高低,这种想法只会带来以下恶劣的作用:
1. 无法真正进入一个循环,给客户和自己带来持续的价值,自己卷自己,卷到危险线
2. 谈判沟通过程中,侧重于描述自己的底线,到最后底线真的被暴露出来,因此无机会再有溢价空间争取额外利润,以维持体系发展
3. 没有真正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市场情况,到最后也许低价也无法成交,因为往下无限控制价格,你会有意降低承诺范围,直到彻底离开了客户的价值需求范围。
人做决策,更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 对内心的需求本身就存在一个主观概念上的价值锚点(一般都很抽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将交付的实际内容通过某种方式,让用户能最终直观把交付和主观锚点结合到一起。你可以叫它品牌,可以叫它情绪价值,也可以叫它信任,都可以。
2. 随后用户会面临很多候选,这些候选在同时基于价值锚点传递两个额外信息:我能进一步基于你的价值锚点,去上下浮动多少,这个对应价值高低;以及我的报价是多少,这个对应价格高低
3. 用户决策,一个是我实际需要多少价值,另外一个是我的付费能力是多少,最后则是性价比;如果再加一个,还有冲动
低价,只是其中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的一个环节;
低价,只在价值非常明确单一上游情况下,会成为主旋律。比如原材料,或者Token成本
对应的交易沟通策略则是:
1)构建足够强的价值信任
2)摆出来相比于市场足够的差异点和定价
3)询问是否成交,如果不成交,看看是否1)有传递清晰,2整体是否合理。12都没问题还不成交,那就是客户自己的问题(比如不是合适交易对手),否则就一定会达成交易
另外:
这里12的合理性,以及2概念存在基础,以及交易效率,其实进一步的,都来自于市场的存在。市场是个客体,我们要尊重它,要重视它。
交易不是1-1的过程,而是1-N-1的过程。